-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第5单元第2课 《伶官传序》(教案)新人教版选修系列.doc
伶官传序
教学目的:
1.学习“盛”“告”“困”“于”“其”“之”等文言词语的用法。
2.体会一些文言词语与现代汉语的不同意义和用法,了解古代文化常识。
3.理解作者的思想主题和写作目的;体会围绕中心步步深入地进行论证的写作方法。
4.体会本文采用多种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表现主旨的方法。
教学重点:文言词语的用法
教学难点:步步深入的写作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文言教学三读法(自读—译读—导读)
学法点拨:整体感知、诵读、点拨、自学、讨论、批注等。
教学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简介作家作品时代背景 2、听录音,正音、明读 3、熟读第一二自然段。
教学步骤:
一.教学导入:
同学们,初中时我们学过《醉翁亭记》,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欧阳修的文学创作风格,体味到了他那“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的洒脱之气。今天我们将学习欧阳修的另一篇传记《伶官传》的序言《伶官传序》,从中学习他的另一人生观点。
二、作者作品与时代背景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为文主张切合实用,重内容,反浮靡。积极培养后进,因而成为北宋中叶文坛领袖。他的散文明畅简洁,丰满生动,说理透彻,抒情委婉。诗、词也有很高成就。
六一居士最初被贬谪到滁州山乡时,自号醉翁。年老体弱,又多病,将要辞别官场,到颍水之滨颐养天年,便又改变名号叫六一居士。
有位客人问道:“六一,讲的是什么?”居士说:“我家里藏了书一万卷,集录夏、商、周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盘,又经常备好酒一壶。”客人说:“这只是五个一,怎么说‘六一’呢?”居士说:“加上我这一个老头,在这五种物品中间,这难道不是‘六一’了吗?” 欧阳修不但是文学家,他还是一位史学家。他著有两部史书,一部是与人合编的《新唐书》,一部是《新五代史》。是二十四史之一。今天我们学习《新五代史》中《伶官传》。
释题:
师:伶,乐工,艺人。伶官,乐工作了官。《伶官传》记叙了五代时期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人乱政误国的史实。庄宗喜好音乐戏曲,宠爱伶人,封许多伶人做了官,这些伶官出入朝廷,作威作福,使朝政日坏,后发生暴乱,伶官郭从谦带人围困庄宗并将他乱箭射死,李克用谪亲子孙全被诛杀。本文就是基于这样的史实而写的序。
三、比较标题,换成史论题目
这篇文章单从标题上可以看出这是一篇序文,但从内容上它却和前面刚学过的《过秦论》《六国论》的体裁一样,都是史论,《过秦论》《六国论》两个标题上都有一个“论”字,这是史论文的标志,而且从这两个题目上就可以看出文章的主旨,而本文虽是史论,但它是站在序文的角度命题的。
那么如果我们也站在史论的角度为本文更换一个标题,而且也要有一“论”字,还要能反映文章主旨,大家看要怎样改才好呢?
清代文学家沈德潜认为本文 “抑扬顿挫,得《史记》神髓,《五代史》中第一篇文字。”对本文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学生自读全文(讨论)
提示:庄宗论、后唐论、盛衰论、兴亡论。那么我们就把“兴亡论”确定为本文的新标题,它即简单又能反映文章论题。(板书新标题)
再读课文,找出观点句(论点:)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秦的兴,是由于历代君王的励精图治,秦的灭,是由于帝王不施仁政;六国破灭,则在六国之君争相赂秦,它们的兴亡都正如本文所讲的“盛衰兴亡皆在于人事”,它们都可作为本文论点的典型例证,因此本文论点有着很强的普遍性。
然而本文选用的论据是什么呢?(后唐的兴与亡的史实)
四、阅读分析第一、二段。
1. 请一位朗读基础较好的学生朗读第一段,其他学生倾听.
2. 全体学生齐读开头“呜呼”两字,揣摩语气
答:“呜呼”这两个字,确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是慨叹,惋惜.
3. 讨论“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1) 请学生翻译:
国家盛衰的道理,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也是人事吗?
(2) 打出幻灯片: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亦乃人事也.”
比较它们的异同,讨论他们的优劣.
(教师引导:原文采用反问句,引人深思,发人深省,而改用陈述句后,语气、力度改变了.)
4. 讨论:“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1)重点:原,推究. 所以,表……的原因.
(2)问:可以知之矣的之指代什么
提示: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庄宗的故事贯穿全篇,结果得出这个结论,或者说就是为了证明这个观点,证明这一句正是全文的中心论点.
5. 再次向学生明确全文慨叹、惋惜的基调,学生以这种基调再次集体朗读.
五、分析朗读第二段.
1. 学生自己揣摩晋王的临终遗言,并自由朗读.
2. 请学生做示范朗读,并总结语气.
(教师引导:晋王的临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长春版语文八上第课沉寂的雪原参考.doc
- 长春版语文八上第课短文二篇之信念评估测试题.doc
- 长春版语文八上第课短文二篇教.doc
- 长春版语文八上第课短文二篇教1).doc
- 长春版语文八上第课短文二篇教考.doc
- 长春版语文八上第课老人与海教.doc
- 长春版语文八上第课老人与海教1).doc
- 长春版语文八上第课老人与海课习.doc
- 长春版语文八上第课老子二章教考.doc
- 长春版语文八上第课论语九则教1).doc
-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第5单元第3课 《祭十二郎文》(教案)新人教版选修系列.doc
-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第5单元第4课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教案)新人教版选修系列.doc
-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第6单元第1课 《种树郭橐驼传》(教案)人教版选修.doc
-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第6单元第2课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人教版选修.doc
-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第6单元第3课 《春夜宴诸从弟桃园序》(教案)新人教版选修系列.doc
-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第6单元第4课 《项脊轩志》(教案)新人教版选修系列.doc
- 高中阶段招生考试语文模拟试卷卷).doc
-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新闻阅读践》教师用书:第2章 1 动态消息两篇 配套练习题含试卷分析详解.doc
-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新闻阅读践》教师用书:第2章 2 综合消息两篇 配套练习题含试卷分析详解.doc
-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新闻阅读践》教师用书:第2章 3 外国消息两篇 配套练习题含试卷分析详解.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