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HS-11A型全自动互感器现场测试仪
使用方法及型号:
?目前国内传统的互感器检定方法大多采用比较测差法,即在进行检定互感器时,将被检互感器二次接负荷(常用负荷箱代替),与同变比的标准互感器进行比较,由升流(升压)器给二者提供一次电流(电压),而二者的二次差流(差压)信号输入校验仪,由校验仪测出被检互感器相对于标准互感器的误差。这种检定方法,需要大电流(电压)电源设备、同变比的标准互感器和负荷箱。当一次电流大于1000A、一次电压高于110kV时,电源设备容量高达数十千伏安,体积庞大,且接线困难,在现场检定互感器很不方便。????本仪器是在详细分析互感器的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开发出的互感器测试仪。在进行互感器检定时,不需要大电流电源和大标准互感器及负荷箱,只需带上本仪器就可按国家标准测量电流互感器的比差和角差,还可测量电流1%~120%间任意百分比的比差和角差;可直接测量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的变比;可定性的测量电压互感器的比差和角差;可现场测量电流和电压互感器的实际二次负荷,检定特别方便。仪器采用高精度、自动线性调节的直流和交流电源;高速、高可靠性的数字处理模块;高测量精度、高稳定性的前置测量电路保证了仪器测量的准确度和高稳定度。另外,仪器还具有人性化的人机界面,提示接线和操作,且具有任何测量参数保存和测量结果打印的功能。
HS-11A型全自动互感器现场测试仪
主要特点
特点:可测计量用0.2S、0.5S级电流互感器(采用电压法测量,重量轻,携带方便,重量:8KG
本仪器可按国家标准测量电流互感器的比差和角差,还能测量现场0.2S、0.5S级电流互感器;一次测量过程,可同时测试电流互感器上限负荷和下限负荷下的标准误差。
仪器可对电压互感器进行定性的测量:测量时,仪器在电压互感器的一次侧加一定的工频电压,就可测量其一次电压和二次的感应电压,得出电压互感器在该电压下的变比和极性。
仪器可测量电流和电压互感器的现场二次负荷,可测量该负荷下的电流互感器的比差和角差。
本仪器可以测量没有标识的电流互感器或电压互感器的变比,且测量准确快速,稳定性能良好,不需另加升流或升压源。
仪器大屏幕液晶显示,全中文提示自动测量,整个仪器操作过程简单;仪器体积小、便于携带,只须少数人便可快速完成测量工作。
仪器可进行各种测量数据的存储和打印,各设置参数掉电可以保存。
三. 主要技术指标
电流互感器测量:
A.变比范围:5A/5A~25000A/5A(5A/1A~5000A/1A)。
匝比误差:0.5%。
B.CT误差测量范围5A/5A~25000A/5A(5A/1A~5000A/1A)
极限误差满足0.05%,即:
5%额定电流 测量误差:比差0.1级 角差6′
20%额定电流 测量误差:比差0.1级 角差4′
100%、120%额定电流 测量误差:比差0.05级 角差2′
(详细说明见“附一”)
电压互感器测量范围:
2.0kV~150kV,测量误差:比差0.5级。
实际二次负荷测试
PT负荷10VA~500VA,测量误差:2级
CT负荷0.1Ω~25Ω, 测量误差:2级
工作条件:
电源电压: AC 220V (10%
电源频率:50Hz (2%
环境温度:(-10~40)℃
环境湿度:25℃时85%
四. 操作说明
A.电流互感器变比直接测量或误差测量
按图1接好线:
图1
将仪器面板上电压输出的红柱和Ua电压输入的红柱相连接后,再和电流互感器的二次侧K端连接;将电压输出的黑柱和Ua电压输入的黑柱相连接后,再和电流互感器的二次侧另一端连接。将Ub电压输入的黄柱和电流互感器的一次侧L端连接;Ub电压输入的绿柱和电流互感器一次侧的另一端连接。
CT变比和极性测量操作步骤:
检查接线无误后,接通220V电源。
小心:接插电源插头时有火花,小心触电。并避免不小心切断电源。
打开电源开关,仪器自动进入图2《测量项目选择》菜单。
图2
按“ ↑ ”、“ ↓ ”键,将光标移到“电流互感器特性测量”项。然后按“确定”键, 进入图3《CT特性测量选项》菜单。
图3
4.按“ ↑ ”、“ ↓ ”键,将光标移到“CT变比和极性测量”项。然后按“确定”键,进入图4《CT变比测量数据显示》菜单,进行CT变比和极性测量。
注意:进行CT变比和极性测量时,屏幕下方显示“正在测量,请稍后”的对话框。当测量完成后,此处对话框消失,同时显示“实际变比”和“极性”数据。
图4
注意:如果想重测一次数据,只须按“ ↑ ”、“ ↓ ”键,将光标移到“测量”处,然后按“确定”键,就可重新测量数据。
5.按“ ↑ ”、“↓ ”键,将光标移到“用户编号”项,然后按“确定”键,输入所需的用户编号,再按“确定”键,就设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高一数学幂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练习题(含答案).docx VIP
- 新疆市政定额-第11册 钢筋工程、拆除工程.pdf VIP
- 运动强度控制方法.pptx VIP
- 2024年新人教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课件(新版教材).pptx
-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单元培优卷第一单元《分数乘法》(原卷版).docx VIP
- 2020年护士资格证考试常见疾病试题:循环系统解剖生理.docx VIP
- 2025年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初一)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新课标,新教材).docx
- 《如何提升领导力》课件.pptx VIP
- 《挺身式跳远》课件.ppt VIP
- 《腕管综合征》课件.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