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六章论义和团运动的性质参考资料victorpurcelltheboxer
第十六章:《論義和團運動的性質》
參考資料:
Victor Purcell The Boxer Uprising Ch. 8, 9, 10 and 12
S. Wehrle Britain, China and the Anti-missionary riots, Ch. 8 Conclusion
Chester C. Tan The Boxer Catastrophe, Ch. 1, 2, 3 and 12
李時岳 論義和團運動的性質與扶清滅洋口號
廖一中 論清政府與義和團的關係
張玉田 庚子那拉氏對外宣戰原因的探討
廖一中等 義和團運動史
李德征、丁鳳麟 論義和團時期的圍攻使館
牟安世 義和團抵抗列強瓜分史
甲、 清政府應否對義和團事件負責?
追溯義和團運動的歷史及其演變。
1.1 義和團何時展開?在哪裡發展?
1.2 它如何能擴大為「災禍」?
1.3 期間清政府有否牽涉在內?
探討清政府對義和團的政策。(參考附錄1)
2.1 清政府對義和團採用何種基本政策?
2.2 它是否沿用不變?
2.3 基於什麼因素而變?
2.4 若然,它如何處理義和團和其他人(清兵或洋人)的糾紛?結果如何?
義和團可存在嗎?
3.1 清政府有剿滅義和團嗎?
3.2 它能否如此?
3.3 若然,義和團為什麼獲得寬容?
分析清政府與義和團兩個本體的性質。
4.1 清政府是一個合法管治機構,而義和團是一個反政府異端組織,兩者關係猶如貓與鼠,為什麼彼此會產生「合作」?
4.2 在這個合作過程中,清政府擔當什麼角色?
清政府與義和團壯大的另類關係。
5.1 義和團本質上是一個排外群眾運動,中國群眾之排外、懼外和仇外的情緒,誰要負責?
5.2 誰讓這種越變越烈的群情激憤,漸次失控?
乙、 在義和團運動中中國群眾擔當什麼角色?長久以來大部份忠順不理朝政的他們為何「突然」起事,先反政府,後抗洋人?
追溯排外運動的歷史。
1.1 何謂「排外運動」?
1.2 它源於何時?
1.3 概述1840年以後排外運動在中國的發展。
描述1890年末中國國內、外形勢。(參考附錄2)
當前的形勢與義和團迅速發展可有相關之處?
試閱讀以下一段義和團運動爆發前夕民間情緒。
「當其時國人普遍激烈仇外,團民『扶清滅洋』的口號極受歡迎;同時群眾的排外情緒亦引領團民的路線。因此,義和團能吸納社會不同人物,並能滲透入各機構,甚至大臣親王亦給予援手。」 (Chester Tan, p. 45)
丙、 在義和團運動中西方強國擔當什麼角色?它們派兵入侵中國的理由充分嗎?它們的動機如何?其舉動對清廷及憤怒的中國人民有何影響?
探索西方強國派兵的動機。
1.1 在未有干戈或至少交戰國仍未宣戰時,它們派遣聯軍入侵他國京城的舉動是否合理嗎?
1.2 此舉的動機何如?
二、 派遣聯軍的目的其實與義和團動亂無關;其實它是英、俄及法三國在華北爭奪利益的結果。(E.S. Wehrle)
2.1 這場國際爭鬥的背景如何?
2.2 列強如何預測中國的未來它?
2.3 按照以上預測,列強會作出哪些舉動? 它如何影響清廷的決策?(參考附錄3)
三、 清廷決策對列強有何影響?
在兵臨城下武力挾持之際,清廷其實處於進退維谷境況,和戰不決?但它最後在1900年6月21日毅然向各國宣戰,是因何壓力促成?
甲、 清政府對義和團的政策
地方督撫
「不能『一概剿捕』、『悔罪出會』、『准其自新』(李秉衡)」
「洋教『凌轢鄉党,欺侮平民』、『民氣遏抑太久』、『其愚不可勝言』;『化私會為會舉,改拳勇為民團』,『聽其自衛身家,守望相助。』(張汝梅)」
清廷
「『如果尋擊官兵,始終抵抗,不得已而示以兵威,亦應詳察案情,分別辦理,不可一意剿擊,致令挺而走險,激成大禍。』『倘辦理不善,以致腹地騷動,惟袁世凱是問!』– 清廷警告袁世凱處理團民手法」
「『近來各省盜風日熾,教案疊出,言者多指為會匪,請嚴拿懲辦。… 彼不逞之徒固屬法所難宥,若安份良民或習技藝以衛身家,或聯村眾以保閭里,是乃守望相助之義。地方官遇案不加分別,誤聽謠言,概目為會匪,誅連濫殺,以致良莠不分,民心惶惑,是直添薪止沸,為淵驅魚,… 遇有民教詞訟,持平辦理。』– 清廷向各督撫告誡詔旨」
「『拳會蔓延,誅不勝誅,不如撫而用之,統以將帥,編入行伍。因其仇教之心,用作果敢之氣,化私忿為公義。…(當官民衝突)歸究官軍,不肯議恤,毋得輕傷民命。啟釁邀功』– 清廷告誡詔旨」
「『或謂該匪人多勢眾,不可輕傷,不知匪首倡亂,餘多愚蠢村農,幼壯不一,隨聲附和。斬一悍匪,餘者必悔懼立散。』『請旨暫閉前三門,嚴禁游民,只准出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