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版高中语文全程复习方略配套课件阶段评估质量检测(六)(新人教版湖南专用).pptVIP

2012版高中语文全程复习方略配套课件阶段评估质量检测(六)(新人教版湖南专用).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2版高中语文全程复习方略配套课件阶段评估质量检测(六)(新人教版湖南专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君子爱财,取之有道。②个人的财富命运要与国运一致。③君子固穷(君子安守穷困,或总结为君子安贫乐道)。④富而无德,不如贫而有德(可以用白话作答,每点2分,答对3点给满分) 七、写作(60分) 21.请以“对话”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60分) 【写作提示】“对话”是一个很有价值的命题,上至国际或地区之间为解决某些矛盾所进行的交流,例如,东西方对话,中美对话,中德对话,两岸对话,等等;中至国内乃至单位内部两方面所进行的交流;下至班级内部、家庭内部、同学之间所进行的交流;甚至可以写跟古人乃至天地万物的对话,等等。 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2分) 10.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7分) 野 步 (宋)周密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野 步 (清)赵翼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1)谈谈两首诗分别呈现了怎样的一个野步者的形象。(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首诗的三、四句都重点运用了同一种表现手法来表达作者的内心情感,试作简要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第一首:呈现了一个陶醉于春天美景,悠然漫步郊野的隐者形象。(2分) 第二首:呈现了一个在阵阵秋寒中带着哀愁,只能倚杖在近郊漫步的老者形象。(2分) (2)两首诗三、四句都用了拟人的手法。(1分)前者写出对春天的陶醉与赞美。(1分)后者写出了老之将至的伤感之情。 (1分) 11.古诗文默写。(5分,每空1分) (1)不见复关,_________。既见复关,_________。 (《诗经·氓》) (2)或命巾车,或棹孤舟。_____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____________,用之如泥沙? (杜牧《阿房宫赋》) 答案:(1)泣涕涟涟 载笑载言 (2)既窈窕以寻壑 亦崎岖而经丘 (3)奈何取之尽锱铢 12.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人类面临的最大威胁,低碳经济正是在应对气候变化背景下产生的新概念,并被视作解决气候问题的根本出路。 B.不顾环境的破坏盲目追求高额利润,使得气候变化问题成为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全球性问题,选择低碳生活体现了对全球环境保护的自觉和对自然和谐的尊重。 C.低碳生活要求人们减少耗用的能量,从而降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普通人是没有能力参加到低碳生活中来的,只需要明白有这种低碳生活方式就可以了。 D.低碳经济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借助金融市场、构建区域碳交易市场等方式来体现其在缓解气候变化问题上所起到的重大作用。 【解析】选C。文中“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强调的是普通人首先必须树立“低碳生活”的态度,其意不在否定“能力”;据后文“节电、节油、节气,从点滴做起”可知,普通人也有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参与到“低碳生活”中来。 13.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选择低碳生活并不代表生活质量的下降”的一项是( ) A.中国白洋淀地区,使用的明灯都由太阳能提供电源,通过科技智能化控制,实现了白天自动熄灭,晚上定时自动亮灯,无形中节约了能源。 B.在经济高度发达的欧洲,近四分之一的城市汽车保有量呈持续下降趋势,中产阶级购买的车辆大多选择小排量车。 C.在非洲,有的地区有力地制止了滥砍滥伐的现象,并通过减少火车、汽车的运行次数、降低民众出行频率的方式大量地减少了碳排放量。 D.在荷兰,旅行途中可以灵活地选择搭乘公交、徒步、骑自行车等方式,体验当地多元化的旅游资源;欧洲部分王室成员和政府高官都是骑车出行的带头人。 【解析】选C。“减少运行次数”“降低出行频率”虽然减少了碳排放量,却影响了民众的生活质量。 14.根据文章,简要概括在应对气候问题时可能会出现哪些误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没有考虑到各国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而使各国担负同样的责任;(2)可能会出现在重视气候问题的同时,而忽略以可持续的方式实现经济增长和发展的问题;(3)以为应对气候问题只是政府的责任,而忽视了对民众的要求;(4)以为发展低碳经济可能会降低民众的生活质量。(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得满分) 15.文章开头将“他”的肤色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many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