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医学影像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
第一章 项目绪论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第三章 项目选址科学性分析
第四章 总图布置
第五章 工程设计总体方案
第六章 原辅材料及能源供应情况
第七章 工艺技术设计及设备选型方案
第八章 环境保护
第九章 节能分析
第十章 组织机构及人力资源配置
第十一章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第十二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第十三章 经济评价
第十三章 综合评价结论及投资建议
第一章 项目绪论
一、项目名称及提出背景
(一)项目名称
医学影像项目
(二)项目建设单位
昌邑某某股份有限公司
(三)项目提出理由
综合各方面情况,我们还可举出许多令人欣喜的积极变化,但切不可据此而盲目乐观。我国正处在转型升级、动能转换的关键阶段,结构调整阵痛仍在持续,稳增长的基础尚不牢固,新动能成长之势仍显不足。一方面,面临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低迷的国际贸易对我国进出口负面影响加大,并伴生诸多不确定性因素,我们必须增强风险防范意识,牢牢把握对外开放的主动权;另一方面,国内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任务艰巨,面临诸多现实挑战,我们必须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继续扩大有效需求,以加强新经济创新人才培养和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储备为重点,加快培育新动能。归根结底一句话,就要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努力把经济向好之势转化为推动经济增长之能,确保实现“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开局。
二、项目拟建地址及用地指标
(一)项目拟建地址
该项目选址在昌邑某某工业园区。
(二)项目用地性质及用地规模
1、该项目计划在昌邑某某工业园区建设,用地性质为工业用地。
2、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属于工业项目建设占地规划区,建设区总用地面积100000.5 平方米(折合约150.0 亩),代征地面积900.0 平方米,净用地面积99100.5 平方米(折合约148.7 亩),土地综合利用率100.0%;项目建设遵循“合理和集约用地”的原则,按照医学影像行业生产规范和要求进行科学设计、合理布局,符合医学影像制造和经营的规划建设需要。
(三)项目用地控制指标
1、该项目实际用地面积99100.5 平方米,建筑物基底占地面积67982.8 平方米,计容建筑面积111884.3 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生产车间90974.2 平方米,仓储设施面积12486.6 平方米(其中:原辅材料库房7531.6 平方米,成品仓库4955.0 平方米),办公用房4360.4 平方米,职工宿舍2477.5 平方米,其他建筑面积(含部分公用工程和辅助工程)1585.6 平方米;绿化面积6540.6 平方米,场区道路及场地占地面积24576.9 平方米,土地综合利用面积99100.3 平方米;土地综合利用率100.0%。
2、该工程规划建筑系数68.6%,建筑容积率1.1 ,绿化覆盖率6.6%,办公及生活用地所占比重5.2%,固定资产投资强度3282.0 万元/公顷,场区土地综合利用率100.0%;根据测算,该项目建设完全符合《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国土资发【2008】24号)文件规定的具体要求。
三、项目建设的理由
未来中国制造业结构升级,关键在于创新驱动模式的建立。英国官方智囊国家经济与社会研究院院长乔纳森?博特斯认为,国际金融危机后,发达经济体普遍开始重视高端制造业的发展。未来,中国制造业部门尤其是东部地区在沿产业链条上移过程中将面临激烈的竞争。要想在激烈竞争中立足,实现真正的创新驱动是不二选择。长期关注中国企业创新能力建设的牛津大学技术与管理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傅晓岚教授表示,中国政府一直高度关注企业创新能力的建设,长期在研发、教育等领域维持了高额投入。当前《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提出和细节办法的快速出台,更直接体现了政府提升制造业部门创新能力的决心和信心。就中国制造业创新驱动发展的前景,傅晓岚认为,当前中国制造业企业自主创新的内外部环境较以往已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而且明显体现在政府创新激励机制上。目前,在推动创新发展中,已经摆脱了以往政府和市场“两分法”的定位。政府在强调市场在资源分配重要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其在前端创新、人才培养领域的作用。在激励机制方面,创新人才的管理评估机制及创新资源的分配机制也已经搭建了更为清晰且科学的框架。未来,政府在维持基础教育和前端创新投入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完善和梳理自主创新政策框架细节、推动国际合作、加强创新学科学研究等方式,提升中国制造业企业创新发展的能力和效果。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林建国教授着重关注“走出去”战略对企业创新发展的带动作用。林建国表示,国际知名制造业企业几乎没有一家是“闭门造车”的,通过科研合作等方式广泛吸收各国先进技术,是世界级制造业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