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总结总结五传统文化课件.pptVIP

2018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总结总结五传统文化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联的基本要求 : 对联规则 名对名,动对动, 实对实来虚对虚, 内容上下两相望, 词类相当结构同。 上下两句字数等, 之间莫有重字现。 例1.参照红体文字,将下面句中画线的部分加以删减,使整段话更加整齐、和谐。  近观湖面,绿水荡漾,波光闪烁;向远处的青山极目望去,峰峦此起彼伏,峻岭绵延不断伸向远方。 例2.对偶体现了语言的对称美。请你使用对偶的方法,补全《西游记》第七回的回目。    ___________ ,五行山下定心猿  [帮帮你]“五行山下定心猿”指孙悟空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心猿”指孙悟空。   第七回前半部分内容精选:真个光阴迅速,不觉七七四十九日,老君的火候俱全。这一日,开炉取丹。那大圣双手捂着眼,正自揉搓流涕,只听得炉头声响。猛睁睛看见光明,他就忍不住,将身一纵,跳出丹炉,唿喇一声,蹬倒八卦炉,往外就走。 中考对联题一 中考对联题二 6.京报连登黄甲:科举时代写在喜报上表示祝贺的恭维话,意思是以后还会有会试、殿试连续的捷报。殿试录取进士分为三等,叫“三甲”,榜用黄纸写,所以称“黄甲”。 7.房师:科举时代乡试和会试分房阅卷,由各房考官推荐卷子给主考官,考中的人称推荐卷子的房考官为“房师”。 (2~7出自九上《范进中举》) 8.落第:原指科举时代应试不中。现指考试不及格。(出自八下《藤野先生》) 9.进学:科举时代,一般童生先在县或府里参加院试,考取了叫“进学”,也就是中了秀才。秀才再到省会参加三年一次的乡试,考中的为“举人”。(出自九下《孔乙己》) 10.殿试:科举制度最高一级考试,皇帝亲临殿廷主持。(出自八上《故宫博物院》) 专题五┃传 统 文 化 考向探究 应考策略 当堂检测 三、戏曲文化 1.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 (出自七上《天净沙?秋思》) 2.老生:戏曲中扮演中年以上男子的角色。 3.小生:戏曲中扮演年轻男子的角色。 4.小丑:戏曲中扮演滑稽人物的角色。 5.老旦:戏曲中扮演老年女子的角色。(2~5出自七下《社戏》) 6.变脸:原指戏曲中的情绪化妆,后来指一种瞬间多次变换脸部妆容的表演特技。这种表演许多剧种都有,以川剧最为著名。 (出自九下《变脸》) 专题五┃传 统 文 化 考向探究 应考策略 当堂检测 四、祭祀文化 1.春赛:春天举行的赛会。旧时民俗,在节日或者神的生日,准备仪仗、锣鼓、杂戏等迎神像出庙,周游街巷或村庄,叫作“赛会”。 (出自七下《社戏》) 2.大祭祀的值年:大祭祀,指旧社会大家族全族对祖先的祭典。值年,大家族分若干房,每年由各房轮流主持祭祀活动,轮到的叫“值年”。 (出自九上《故乡》) 3.祭以尉首:用两尉的头祭天。 (出自九上《陈涉世家》) 专题五┃传 统 文 化 考向探究 应考策略 当堂检测 五、对联文化 1.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等,是一种对偶文学,也是汉语特有的文学形式。具有如下基本特征: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应、节奏相合、平仄相协、意义相关等。(出自八下综合性学习《背起行囊走四方》) 名联举例: 药王山:铁杆铜条耸碧霄,千年不朽;铜烧汞炼点丹药,一日回春。 烂柯山:数千年弈理根追石室;几十处仙踪源遡飞梁。 孔庙:气备四时,与天地日月鬼神合其德;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 专题五┃传 统 文 化 考向探究 应考策略 当堂检测 2.对联规则。 (1)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有一字之差。 (2)上联的末一字必须是仄声,下联的末一字必须是平声。 (3)上下联的句式必须一致(即词性相对、结构相应)。 (4)上下联的平仄要相对立,上联用平声字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反过来也一样。 专题五┃传 统 文 化 考向探究 应考策略 当堂检测 (5)上下联意思可以相近或相反,可以只说一事,也不妨分说两事,但必须相互关联,体现一定的逻辑关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下面举例以见一斑,如:祖国山河壮;人民岁月新。 上联的“祖国”“山河”和下联的“人民”“岁月”都是名词,上联的末字“壮”和下联的末字“新”,都是形容词。上下相对,平仄协调,内容与形式都与上述的五条规则符合。 总之,写对联一定要音韵和谐,语言精练,合于规律,而又有一定的内容。文字不相对、平仄不协调,或把标语口号式的句子分写两行,全不能算作对联。 同时,上下联内容要有一定的联系,但不能雷同或重复,雷同的对句俗称为“合掌对”,如“新年迎五福,春节接三多”,其中的“新年”和“春节”、“迎”和“接”都是同样的意思,传统上认为这样的楹联犯制作对联的大忌。 专题

文档评论(0)

js118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