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槟榔驱虫作用的研究进展
槟榔驱虫作用的研究进展
李韦1,2王定发2周璐丽2周汉林2胡琳1,2李琼2*
1.海南大学农学院,海口570228;
2.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海南儋州571737
收稿日期:2016-01-16
基金项目:海南省重大科技项目课题;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通讯作者
李韦,男,1991年生,在读硕士生,研究方向: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槟榔是棕榈科植物槟榔的干燥成熟种子,其种子、果皮、花等均可入药,其主要化学成分为生物碱%~%、缩合鞣质、脂肪及槟榔红色素等,其中主要的生物碱为槟榔碱,含量%~%;其次为槟榔次碱、去甲基槟榔次碱、去甲基槟榔碱等。据《名医别录》中记载槟榔:“消谷逐水,除痰,杀三虫,伏尸,疗寸白”的功效。在清代,严西亭的《得配本草》中也有记载:槟榔可用于“治泻痢,破滞气,攻坚积,止诸痛,消痰癖,杀三虫,除水胀,疗瘴疟。”
1分布现状
槟榔原产于马来西亚,分布区域涵盖亚洲斯里兰卡、泰国、印度、中国等热带地区、东非及大洋洲。我国种植槟榔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1],它是我国四大南药之一,目前主要分布于海南和台湾两省,广西、云南、福建等省也有栽培。在海南省,槟榔种植仅次于橡胶而居第2位。据统计,2016年海南省槟榔种植面积达万hm2,产量约90万t,槟榔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5%,是当地农民主要的经济来源之一。
2驱虫作用
对绦虫作用
黄国强[2]研究槟榔粉可以驱牧犬绦虫,将5g左右槟榔粉拌于约kg馒头中,让已经绝食12h的牧犬自由采食,发现投药后1h开始排虫,2h排虫逐渐增多,次日再未见虫体排出,结果表明15kg牧犬服用5g槟榔粉有明显驱虫效果,剂量稍大也不会引起中毒死亡,从而证明槟榔粉驱绦虫是安全有效的。肖啸等[3]观察槟榔对犬绦虫的驱除效果,并确定有效用量、驱虫疗程,将槟榔粉配成3种剂量,发现在考虑槟榔毒性、疗程过长带来的临床副作用等因素下,槟榔粉最佳剂量范围应为g/kg,以1周为1个疗程,3~4d投喂1次,可治愈犬绦虫病。两者试验结果一致,由此推测槟榔粉驱除犬绦虫的最佳剂量范围为g/kg左右。
杨发荣和杨凌艳[4]研究槟榔南瓜子合剂治疗50名牛肉绦虫病患者,治愈率达94%。李鸿斌等[5]研究也表明,槟榔和南瓜子治疗204例布朗族人群绦虫病有效率为%。TiaoyingLi等[6]通过临床试验研究表明:槟榔提取物和南瓜子分别治疗人绦虫病,槟榔提取物的治愈率为%,平均排虫时间为14h50min,南瓜子的治愈率为%,平均排虫时间为6h27min,但是槟榔提取物和南瓜子一起治疗人绦虫病,治愈率为%,平均排虫时间为2h。大量临床试验结果表明,槟榔南瓜子合剂治疗猪带绦虫和牛带绦虫是高效、安全的[7-9]。
早在1956年冯兰洲先生[10]就已经对槟榔和南瓜子合剂治疗绦虫的药理作用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南瓜子主要对绦虫的中段与后段有瘫痪作用,槟榔则对绦虫的头节和未成熟节片有麻痹作用。发挥作用的主要是槟榔中的槟榔碱和南瓜子的南瓜子氨酸。田喜凤等[11]研究超微结构下,槟榔和南瓜子合剂对驱猪带绦虫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麻痹作用,且对神经无损伤。赵文爱等[12]通过体外试验研究槟榔对猪囊尾蚴形态学改变,发现槟榔对囊尾蚴作用20min,虫体表面开始出现部分蚀区,且随时间延长,其剥蚀区增大。
对血吸虫和钉螺的作用
王定寰和钟昌梅[13]使用复方槟榔丸治疗103例早、中、晚期血吸虫病(),治愈率为67%。邹艳等[14]比较黄芪、南瓜子仁和槟榔单一与联用抗血吸虫的效果差异,结果表明,与感染对照组比较,感染后1~10d、8~17d和15~24d服用复合中药的3个组的减虫率分别为%、%、%,每克肝卵减少率分别为%、%、%,说明槟榔、黄芪和南瓜子组合对发育中的血吸虫具有较好的抗虫效果。其作用机制主要是槟榔中槟榔碱对血吸虫具有麻痹作用。Barker等[15]研究表明:槟榔碱在5×10-6mol/L与2×10-7mol/L的浓度分别能麻痹曼氏血吸虫的体肌与吸盘。可能因为槟榔碱是一种类M受体激动剂,能兴奋胆碱M受体,具有麻痹血吸虫并使之肝移的作用。Mellin等[16]观察体外曼氏血吸虫运动活动、虫体长度和细胞外电位变化的神经药理学研究,结果表明mmol/L与mmol/L槟榔碱对曼氏血吸虫的运动活动在30min分别为和0,电活动变化为100%。章元沛[17]使用纯氢溴酸槟榔碱对小白鼠体内血吸虫促肝移作用进行了研究,进一步证明槟榔碱为促使动物体内日本血吸虫肝移作用的主要成分。徐兆骥等[18]研究表明,槟榔和呋喃丙胺配合治疗血吸虫病,能提高呋喃丙胺的杀虫率。
钉螺是血吸虫的中间寄主,槟榔中槟榔碱对钉螺也具有杀灭作用。杨忠等[19]研究槟榔提取物杀灭钉螺的效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