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抗菌肽取代抗生在畜牧业的应用 可编辑
PAGE
创新学分申请
题 目 抗菌肽在现代畜牧业的应用
系 别 动物医学系
专 业 中兽医
年 级 2008级
学 号 222008362033220
姓 名 张中原
指 导 教 师 唐 妤
成 绩
二○一一年十一月八日
文献综述
抗菌肽在现代畜牧业的应用
张中原
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动物医学系,重庆荣昌 402460
摘要:抗菌肽是生物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的一类抵抗外源病原体感染的小分子肽类活性物质。具有广谱抗菌活性,能够抗真菌、病毒、肿瘤细胞等,作用式独特,不易产生耐药性,是抗生素的理想替代品之一。本文主要就抗菌肽制剂对病原微生物的防治作用在现代畜牧生产中的应用作简要介绍,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加以论述。
关键词:抗菌肽;病原微生物;现代畜牧业;应用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耐药菌株和多重耐药菌株的不断增加,使得病原微生物的抗药性大大提高,抗感染治疗已经陷入耐药危机之中,传统抗生素的使用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研究和应用无毒、无公害、无耐药的新型抗菌制剂替代抗生素已成发展趋势。抗菌肽是生物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的一类抵抗外源病原体感染的小分子肽类活性物质。具有广谱抗菌活性,能够抗真菌、病毒、肿瘤细胞等,作用式独特,不易产生耐药性,是抗生素的理想替代品之一。抗菌肽在农业上的应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取代或部分取代目前喂养动物所用的抗生素,减少动物喂养之中对抗生素的依赖,减少抗生素通过食物链的传播,减少对人类的威胁;二是通过转基因技术将广谱抗菌肽基因导入动植物体内,增加动植物对各种病原菌的抵抗能力。本文主要就过滥使用抗生素的危害、抗菌肽的发展、抗菌肽的作用机理与生物活性及抗菌肽的在畜牧业的应用作简要介绍。
1过滥使用抗生素的危害
1.1毒性作用
动物使用抗生素,体内可能残留部分抗生素。长期摄入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严重超标的畜产品可导致肾毒性和耳毒性,肾毒性主要损害肾小管上皮细胞出现蛋白尿、血尿﹑严重时出现肾功能减退;耳毒性主要表现前庭功能失调及耳蜗神经损害。长期摄入含有氯霉素残留的畜产品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
1.2 耐药性
抗生素在畜产品中的残留可能使动物病原菌产生耐药性,耐药基因可通过转化、转导、接合、易位等方式在细菌之问传播,也可能通过食物链等途径扩散耐药基因,使细菌的耐药基因在人群中细菌 动物群中细菌和生态系统中细菌间互相传递,由此导致致病菌的耐药性增加而引起人类和动物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失败,对人类的健康产生危害,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对23种常用的抗生素的平均耐药率在2003—2006年分别为56%,66%,71%,67%[1]。
1.3 破坏体内的微生态平衡
畜禽肠道中既存在有害的病原微生物,也生长着一些有益的微生物,如乳酸杆菌、双岐杆菌等。正常情况下体内的微生物群相互制约,处于平衡状态。滥川抗生素在抑制或杀灭了病原微生物的同时态平衡,导致动物发病或死亡 。
1.4 对环境的影响
近年来,因抗菌药物在动物饲养中的大量使用,尤其是抗生素应用越来越多。某些抗生素走进动物体内后 最终以原型或代谢物形式主要经粪便排泄到外界环境,造成环境污染,当这些物质超过环境自净能力时,就会对生态环境中的微生物产生影响,增加环境中的耐菌株。这样可使环境中耐药沙门氏杆菌数量增加数倍,这样人与其他生物就处在耐药菌引起感染的危险之中,对生活在这一环境中的人类与其他生构成极大的威胁。也抑制或杀灭了体内的有益菌,破坏了体内的微生。
2 抗菌肽的发展
1974年,瑞典科学家G. Boman等人向眉纹天蚕蛾(Samia Cynthia)蛹注入大肠杆菌后,在血淋巴细胞中发现了一种具有抗菌活性的碱性多肽类物质,随后诱导惜古比天蚕(Hyalophra Cecropia)蛹也发现了类似的抗菌活性物质。1981年,将这种具有抗菌活性的物质被命名为cecropin [2] 。1989年,Lee等[3]首次从猪小肠中分离到哺乳动物抗菌肽Cecropin P1。目前,从猪中分离出至少18种,绵羊中至少30种,牛中至少30种抗菌肽。1986年,从豹鳎(Pardachirus marmoratus)分离到一种含有35 个氨基酸残基抗菌肽Pardaxin是最早从鱼类分离得到的两亲性阳离子α螺旋结构具有穿膜作用的多肽,该肽是离子型神经毒素,由该肽衍生出了一系列具有比蜂毒素抗菌活性更强,溶血活性更低的抗菌活性肽[4,5]。植物中也存在一些结构上与昆虫、哺乳动物防御素结构相似的植物抗菌肽,称为植物防御素。细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JGJ-T98-2010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正式版).pdf VIP
- (高职)管理信息系统(第七版)教学课件(完整版).pptx
- 怎样解题数学思维的新方法读后感.doc VIP
- 2022年万宁菜篮子投资有限公司招聘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AI专题:2025年AI应用案例精选报告.pptx VIP
-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八章 电功率》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pdf
- 骨量不足的口腔种植外科技术.ppt VIP
- 海口市龙华区镇域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遵谭镇) 环评报告.docx VIP
- 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docx VIP
- Unit 1 How can we become good learners Section B 1a-1e 课件(共26张PPT)(含音频+视频).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