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八十二首其一ppt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ppt课件

《滕王阁序》里我们学过这样的句子 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 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翻译: 孟尝品行高洁,却空有一腔报国的热情;阮籍狂放不拘礼法,我们又怎能学他那种在走投无路时,便恸哭而还呢?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阮 籍 本溪市高级中学 高二·八班 第三组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阮籍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一、作者简介: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尉氏)人。“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竹林七贤”之一。他是正始文学的代表作家,全力创作五言抒情诗。他的诗大量运用比兴象征、神话传说、寓情于景、借古讽今等表现手法,曲折隐晦地抒写愤世妒俗、感慨郁闷的内心世界,形成了言近旨远的艺术风格。 二、《咏怀》诗简介:阮籍《咏怀》诗现存五言诗八十二首,四言诗十三首,非一时一地之作,主要写诗人在魏晋易代的黑暗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感慨。此诗列八十二首《咏怀》诗的第一篇,实为这些诗的总开端,如同序诗,写诗人深夜弹琴和孤独不安的忧思。 诗歌鉴赏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忧从中来,夜不能寐,起坐弹琴,徘徊户外,环顾四野,忧思难排。这首诗通篇写“忧”,却未明言。请联系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作者的政治态度,说说诗人为什么而“忧”? 答:公元249年,司马懿杀曹爽,独专国政。死后其子司马师、司马昭相继专权。公元254年,司马师废魏帝曹芳,立曹髦。公元260年,司马昭杀曹髦,立曹奂。死后,由其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晋朝。阮籍就是处在司马氏与曹氏激烈斗争的政治漩涡之中。为了保全自己,他不得不小心翼翼,虚与周旋。生于乱世,阮籍常用醉酒的方法,在当时复杂的政治斗争中保全自己。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   ——穷途之哭是其痛苦内心的深刻表现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一个孤冷凄清的夜晚,“酣饮为常”的诗人在此众生入梦之时,却难以入睡,他披衣起坐,弹响起了抒发心曲的琴弦。——实景   把这“夜”看成是时代之夜:在此漫长的黑夜里,“众人皆醉我独醒”,这伟大的孤独者,弹唱起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诗章。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明月”、“清风”——衬托其高洁不群 “薄帷”、 “吹我襟”——让人感觉冷意透背 明月相伴、清风  相慰,形影相吊,  高洁而落寞幽独 视觉、感觉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孤鸿”——给人以失群无依之感 “翔鸟”——令人顿生无处栖生之哀 “孤鸿”、“翔鸟”——眼前之景/自我象征 它们孤独地飞翔在漫漫的长夜里,仿佛在传播一种哀切的声情。 “北林”、“外野”——凄清幽冷之境界 听觉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笔触从客体的自然回复到主观的自我 心里有无限感慨,却又无处诉说,永远得不到慰藉,只能是无限的忧思,永恒的悲哀…… “阮旨遥深” “壮士何慷慨,志欲威八荒”(《其三十九》) “终身履薄冰,谁知我心焦”(《其三十三》) “独坐空堂上,谁可与亲者”(《其十七》)。 诗人是如何表现他的忧思的? 答:开头两句通过动作描写(夜晚失眠,起来弹琴),婉约表达了诗人心中的隐忧。三、四、五、六句通过“明月、清风、孤鸿、翔鸟”以动写静,渲染一种凄清的意境,以清冷的自然景色为衬托来抒写内心的孤独和忧思。最后两句直抒胸臆,点破忧思、伤心。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 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风。②怆悢:悲伤。 (1)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3分) 答:高洁(或“超然脱俗”“清高”)志向远大(或“心忧天下”)。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5分) 答: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或“比兴”“象征”)的手法;以凤凰自喻(或“象征诗人自己),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壮志难酬(或“报国无门”)的悲伤情怀。 谢谢! 竹林七贤: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常聚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修武一带)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据陈寅格先生考,西晋末年,比附内典,外书的“格义”风气盛行,东晋初年,乃取天竺“竹林”之名,加于“七贤”之上,成为“竹林七贤”。“竹林”既非地名,也非真有什么“竹林”。 正始是魏废帝曹芳的年号(240-249),但习惯上所说的“正始文学”,还包括正始以后直到西晋立国(265)这一段时期的文学创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