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析检验报告进修班end.ppt

  1. 1、本文档共6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如何分析检验报告进修班end

* HCT(血细胞比积) 成年男性 0.40~0.54L/L、 成年女性 0.37~0.47L/L; MCV(平均红细胞体积) 80~100fl(飞升); MCH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320~360 g/L; 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 27~34pg(皮克); RDW(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11~14.5% 根据MCV、MCHC、MCH、RDW可区别贫血类型如大细胞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贫血等。 MCV(平均红细胞体积)减小、 MCH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减小、 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减小、 RDW(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增大见于小细胞低色素贫血如缺铁贫。 1L=1015fl 1g=1012pg * 尿常规报告单分为尿十项和沉渣镜检两部分。尿十项由试剂带直接检测,镜检部分是离心沉淀后检测。 * 尿糖阳性提示血糖峰值水平超过肾糖域(一般为160mg/dl或9mmol/L,有个体差异)。由于血糖水平升高超过肾糖域,或肾糖域降低,肾小管对糖重吸收减少,因此糖尿是诊断糖尿病的重要线索而不是诊断的依据。主要用于糖尿病筛查,糖尿病发现线索和治疗监测。 尿蛋白排泌超过150mg/24h即为蛋白尿。 生理性蛋白尿如过累、运动后、冷水浴、情感激动、妊娠等;体位性蛋白尿或直立性蛋白尿于活动后出现,卧床休息后消失微量白蛋白尿症是指尿液中白蛋白低浓度升高,其升高范围是20-200μg/min,20-200mg/L,或者30-300mg/24h。用化学法试纸条无法检测出尿液中白蛋白的这种低浓度的增高。 微量白蛋白尿症检测是一项筛选肾功能减退的很重要的临床指标。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是两个主要的被检测人群。持续性地尿蛋白排泄增多和肾小球滤过率增高,导致出现微量白蛋白尿症。当化学法试纸条测出阳性蛋白尿时,患者已经是大量白蛋白尿症和临床肾病。 正常的尿液通常为白细胞阴性。尿内白细胞增加,表示泌尿系统有化脓性炎症,如细菌感染的肾盂肾炎、尿道炎、膀胱炎、结核、结石症及膀胱癌、尿道癌等疾患 。 尿液中的多数致病菌含有硝酸盐还原酶。亚硝酸盐(NIT)、白细胞(LEU)、显微镜检查此三项指标联合用于泌尿系感染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性较好 潜血(BLO),常见于肾小球肾炎、泌尿系结石、结核或恶性肿瘤。日常工作中出现的潜血试验阳性而镜检无红细胞主要是由于细胞破碎及肌红蛋白导致的假阳性所致。 * 凝血常规报告单包括内源性、外源性、共同途径凝血时间的过筛。 * PT延长主要见于:a.凝血因子Ⅶ、Ⅹ、Ⅰ、Ⅱ的缺乏。 b.DIC时结合APTT、FIB一起进行实验室诊断。 c.严重肝病,低(无)纤维蛋白原症。 d.口服抗凝药。口服抗凝剂治疗PT允许在正常范围的1~2倍,INR控制在1.8~2.5 PT缩短主要见于:DIC早期血液呈高度状态时和血栓栓塞性疾病。 APTT延长主要见于:a.凝血因子Ⅻ、Ⅺ、Ⅸ、Ⅷ、Ⅹ、Ⅴ、Ⅰ、Ⅱ的缺乏如血友病甲、乙;肝脏疾患、维生素K缺乏、口服抗凝剂以及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等。b.DIC时结合PT、FIB进行试验室诊断。c.抗凝药治疗特别是大剂量UK,SK和肝素治疗。应用肝素抗凝治疗时APTT应控制在正常对照的1.5~2.5倍。 APTT缩短主要见于: a.凝血因子Ⅻ、Ⅺ、Ⅸ、Ⅷ活性增高。 b.DIC高凝期。c.血栓性疾病,血小板增多症等。 测定主要是反应凝血共同途径的试验。临床上溶栓治疗时 TT应控制在正常对照的1.5~2.5倍。 FIB增多主要见于:a. 纤原作为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感染、恶性肿瘤、创伤、手术、休克等应激情况下可显著升高。 b.肾病综合症,尿毒症,糖尿病等。 c. 血栓性疾病如脑血栓、急性心梗 。 减少主要见于: a.先天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 b.肝功能受损伤的疾病如肝硬化。c.DIC时。 血浆中D—Dimer浓度的升高表明血管网络中有过量的纤维蛋白形成。通过激活纤溶系统,纤维蛋白可被纤溶酶降解形成各种可溶性的降解产物片段,其中就有D—二聚体。 D-D水平因年龄和性别差异而略有不同。通常情况下,随年龄的增大,D-D水平有增高趋势。女性高于男性,吸烟者高于不吸烟者 * 全血粘度、血浆黏度、血沉、压积、卡松黏度几项指标为检测指标,其余为计算指标。 * 升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源性心脏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先天性心脏病、高山病、烧伤、脱水均可使红细胞压积增加,使全血黏度升高。冠心病、缺血性中风、急性心肌梗塞、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糖尿病、创伤等使红细胞聚集性增加而使全血黏度升高。镰状红细胞病、球形红细胞病症、酸中毒、缺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