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德阳五中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docVIP

四川省德阳五中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四川省德阳五中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doc

四川省德阳五中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 考试时间:分钟 第I卷1. 成语“黎民百姓”今指普通老百姓。但 “百姓”原指贵族阶级,后来随着“百姓”地位的降低,才和“黎民”一起成为一般平民的统称。以下关于“百姓”词义的变化,认识正确的是( ) A.词义变化最早发生在,反映了土地私有制产生,宗法制遭到破坏 B.词义变化最早发生在隋唐时期,反映了世家大族的衰落,科举制的推行 C.词义变化最早发生在两宋时期,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级的扩大 D.词义变化最早发生在近代以后,反映了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广泛传播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韩非子主张() A.礼教、仁义、感情都是不需要的B.人君应该将所有权力集中,并提威望以服人 C.定法应该清楚,使得民众皆知,并以严刑重赏来执行 D.君主应该具有一套驾驭臣子的手段和方法 其主张体现了( ) A.发展史观B.天命史观C.循环史观D.英雄史观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 A.君主无为而治B.强化血缘等级C.推行礼乐仁政D.实行严刑峻法:“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 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根据材料判断,认为造成当时社会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统 治者() A.倡导“为政以德”B.未以“道”治国C.推行“法无不为”D.主张“人性本恶”( ) A.建立大一统的官学B.提高社会道德水平 C.神化儒学并为君权服D.探究人性发展本原( ) A、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深得人们拥护 B、新兴地主阶级支持墨子的主张 C、墨子主张选贤任能深得士人拥护 D、封建经济发展,小生产者队伍扩大 8. 儒家曾批判某家学说:“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司马迁也说它:“使天下法若 此,则尊卑无别也。”他们批判的是( ) A.儒家的“仁政”思想B.墨家的“兼爱”思想C.法家的“刑过不避大夫”思想D.荀子的“性恶论”思想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有“举贤才”之语,韩非子有“因能授官”之说,墨子称“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他们主张( ) A.体现了百家思想的融合 B.反映了平民的政治诉求C.否定宗法世袭制度D.导致涌现了大量人才战国时期,庄子说“人勿胜天”,而荀子不仅明确提出“人定胜天”,而且还指出“国家存亡皆与天无关,而是取决于人的做法”。这说明( ) A.道家缺乏精神追求B.儒家具有人文理念 C.儒道政治要求不同D.道家主张天人和谐 “黄老”之称,始见于汉代史籍,但按照《史记) 记载,“黄老之学”在战国时期的存在应该是确定无疑的,目前国内外大多数相关学者都对“黄老之学”在先的存在给予了肯定。由此可见,汉初奉行“黄老之学”A.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B.取决于先秦政治思想的流传C.受司马迁的影响比较大D.根植于先秦的历史文化传统 中国古代医行医准则,如唐朝的孙思邈提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 济之,德逾于此”。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医A.重在教化病人的心理B.浸润了儒家文化的价值观C.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D.受到封建伦理道德的约束A. B.C. D.这一变化反映A.理学的道德观念日渐普遍化B.宋代治国理念发生根本变化 C.商品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D.工商市民阶层日益发展壮大《余姚六仓志·风俗》载:在过去浙江宁波慈溪一带,嫁妆中“必预备凶服”。所谓“凶服”,即办丧事穿的缭农麻裙,是女儿在将来公婆去世时要穿的丧服。而公婆对此“嫁妆”不仅不觉得晦气,还很高兴,觉得亲家想得周到,体贴女儿。材料所涉习俗反映了 A.“传嫡不传庶,传长不传贤”B.“天子八佾,诸公六,诸侯四” C.“入则孝,出则悌,守先王之道”D.“惠帝四年春正月举民孝悌力田者”《浅析中西方传统文化的差异与交融》一文指出:“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吸收完全取决于中国文化的魅力和西方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中国文化在暴力冲撞下被迫吸收西方近代文化,不得不进行痛苦的转型与嬗变。”这说明( )A.中国的近代文明对西方具有吸引力 B.文化的自身魅力决定其传播的程度C.文明的交融和汲取具有明显的差异 D.中西文化交融和汲取的过程较相似“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其核心思想是( ) A.维护封建礼教B.反对迷信崇拜C.主张学以致用D.抨击腐朽统治 对这一表述的正确理解应该是() A.宣扬个人英雄史观B.抨击古代社会没有法律制度C.主张为天下人立法D.蕴含近代民主法制的基本精神 顾炎武倡导分权众治的思想,“所谓天子者,执天下之大权者也。……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而天子之权乃益尊。”这一思想在清朝社会中的实际作用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ld11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