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于大山深处教师精神.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成长于大山深处教师精神

成长于大山深处教师精神   在宜春市袁州区慈化镇柘唐村,有这样两位80后大学生,课间他们带领山区的孩子们唱歌玩耍,课堂上对孩子们交心交情,耐心教导。两年来,学生们在快乐的校园生活中快速地汲取知识,总体成绩在全镇名列前三。他们就是袁州区金菊小学教师朱文君、曾祥志,目前宜春市教育系统已经发起了以他们为榜样,弘扬“红烛”精神,献身教育事业的学习活动。省市主要媒体都争相对他们进行采访,两位山村教师的事迹在当地已经是家喻户晓。   “农村的孩子基础薄弱,只要用心教,就一定能教好。”   朱文君、曾祥志,分别来自赣南的瑞金市和南康市的乡镇。2008年,在父母支持下,他们考取了萍乡高等专科学校,主修初等教育专业。“在第一节课,老师就告诉我们,‘教师是一份神圣的职业,有最高尚的价值’。”朱文君真诚地回忆道。他与曾祥志不仅是同班同学,还是同寝室友,在大学期间互相鼓励学习,担任了学生干部,并双双入党。大三时他俩赴广东一所学校实习,在那里第一次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被人尊重的感受和学生的需要,随后他们相约一起通过了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并分配到宜春市袁州区。在分配学校时,面对这支外地女生占多数的教师队伍,他们一狠心,默默地选择了袁州区最边远的金菊小学。   金菊小学坐落在海拔800多米的高山上,距离慈化镇17公里,距离宜春市中心城区90多公里。尽管有一些心理准备,但当他们沿着弯弯曲曲的盘山小路,颠簸了一个多小时看到在青山环抱中的小学时,不禁感到了一丝心酸。这时,送他俩上山的中心小学罗校长看到他们一脸落寞的样子,便语重心长地对他们说:“越是边远的小学越需要像你们这样的大学生教师,你们在这里更能实现自己的价值。”时间长了,两人越发体会到了校长这句话的分量。   初来乍到,朱文君和曾祥志发现自己不仅语言不通,无法与村民沟通,而且学生们也与自己十分疏远。除此之外,他们还要开展“复式教学”,一个星期有30多个课时的课要上,并且得兼上好几门课程,加上山里单调的生活,让他们对自己能否实现教师价值的信念产生了动摇,变得十分浮躁。   2010年9月10???,这是朱文君和曾祥志在这里度过的第一个教师节。这天,罗校长从镇上给他俩带来了一箱梨作为礼物,并叮咛他们不要怕农村的孩子基础薄弱,只要用心教,就一定能教好。罗校长送来的一箱梨温暖了他们的赤子之心,一席话平复了他们浮躁的心。从那以后,如果遇到学生再问:“中国除了江西还有别的省吗?”当他们对这类问题更多的是理解和耐心解答,用心与他们沟通,玩耍,于是他们与孩子们渐渐地熟悉起来。   “跟孩子们没有距离,开心地相处。”这是曾祥志反复强调的教学“方法”。朱文君对此深有体会,他自己也来自山区学校,那里的老师多数年纪偏大,态度严苛,而且与学生们代沟很大。当时小小的朱文君最希望的就是有个年轻的老师来能和同学们一起玩,一起学习。从此以后,两人不仅下课时当孩子王,与学生们一起尽情玩耍,上课时也“互相学习”。有次上课他写错个字,孩子们就大声说“老师,你写错了”。就这样,学生们在快乐的学习中快速获取知识,而教师同样在快乐中体会到了教书的价值和乐趣。   对孩子们的爱很快体现在对教学的不断改进上。针对山区学生基础差、接受能力弱的问题,曾祥志耐心地放慢讲解速度,很多时候,下课以后还留学生到办公室,一直讲到他们理解了才下班。在教数学课时,他上网查阅资料,重点向孩子们教授数学的思维方式,让他们都能具备一定的数学思想,达到了举一反三的效果。在语文课上,朱文君一改过去面面俱到的方式,对每一篇文章都挑出一个侧重点来讲习,让学生逐步掌握了字词、句段乃至整篇文章。他还在网上观看了不少名家讲课的视频,并有选择地运用到课堂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他们来的第一学年,曾祥志所教的数学和朱文君所教的语文,成绩排名分列全镇第一和第三。   在复式教学中,朱文君和曾祥志还要负责音乐和美术课的教学,而在这之前金菊小学这两门课程一直空缺着。有一次,曾祥志在上音乐课时教他们唱《母亲》,学生回家后就对自己的母亲唱了这首歌。“几天后一位学生的母亲跟我说起这事,让我很受感动。”曾祥志的话道出了一个山村教师的价值——教育学生的同时也温暖了他们的家庭。   “老师的一句话能影响人一辈子,绝对不能欺骗孩子。”   2011年春节前夕,他俩参加了一个同学聚会,在会上,那些从外省回来的同学不停地聊着自己优厚的工资待遇、大都市的繁华与乐趣,而他俩却几乎插不上嘴。当说到朱文君和曾祥志的工作时,同学们都纷纷表示他们这样干不值得,而他们也只能选择沉默。一方面,他们知道没有山村教师经历的人是不可能理解他们的快乐和工作的价值的,但另一方面,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和父母的殷切期望也使他们备受煎熬。   虽然朱文君和曾祥志的母亲都非常支持他们当老师,但他们的选择却让自己觉得有愧于父母的期望。朱文君说:“父母好不容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