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急千金要方(中医古籍繁体).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备急千金要方(中医古籍繁体).doc

篇名備急千金要方 書名:備急千金要方 作者:孫思邈 朝代:唐?永微三年 年份:西元652年 目錄 篇名《備急千金要方》序 內容:夫清濁剖判,上下攸分,三才肇基,五行 落,萬物淳朴,無得而稱。燧人氏出,觀斗 極以定方名,始有火化。伏羲氏作,因之而畫八卦、立庖廚,滋味既興, 瘵萌起。大聖神 農氏憫黎元之多疾,遂嘗百藥以救療之,猶未盡善。黃帝受命,創製九針,與方士岐伯、雷 公之倫,備論經脈,旁通問難,詳究義理,以為經論,故后世可得依而暢焉。春秋之際,良 醫和緩,六國之時,則有扁鵲,漢有倉公,仲景,魏有華佗,並皆探賾索隱,窮幽洞微,用 藥不過二三,灸炷不逾七八,而疾無不愈者。晉宋以來,雖複名醫間出,然治十不能愈五六, 良由今人嗜欲太甚,立心不常,淫放縱逸,有闕攝養所致耳。余緬尋聖人設教,欲使家家自 學,人人自曉。君親有疾不能療之者,非忠孝也。末俗小人,多行詭詐,倚傍聖教而為欺 , 遂令朝野士庶咸恥醫術之名。多教子弟誦短文,枸小策,以求出身之道。醫治之術,闕而弗 論,吁可怪也。嗟乎﹗深乖聖賢之本意。吾幼遭風冷,屢造醫門,湯藥之資,罄盡家產。所 以青衿之歲,高尚茲典;白首之年,未嘗釋卷。至于切脈診候,采藥合和,服餌節度,將息 避慎,一事長于己者,不遠千裡伏膺取決。至于弱冠,頗覺有悟,是以親鄰國中外有疾厄者, 多所濟益。在身之患,斷絕醫門,故知方藥本草不可不學。吾見諸方部帙浩博,忽遇倉猝, 求檢至難,比得方訖,疾已不救矣。嗚呼﹗痛夭枉之幽厄,惜墮學之昏愚,乃博采群經,刪 裁繁重,務在簡易,以為《備急千金要方》一部,凡三十卷。雖不能究盡病源,但使留意于 斯者,亦思過半矣。以為人命至重,有貴千金,一方濟之,德逾于此,故以為名也。未可傳 于士族,庶以貽厥私門。張仲景曰︰當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醫藥,精究方術,上以療君親 之疾,下以救貧賤之厄,中以保身長全,以養其生。而但競逐榮勢,企踵權豪,孜孜汲汲, 唯名利是務,崇飾其末,而忽棄其本,欲華其表而悴其內,皮之不存,毛將安附?進不能愛 人知物,退不能愛躬知己,卒然遇邪風之氣,嬰非常之疾,患及禍至而后震栗。身居厄地, 蒙蒙昧昧,戇若游魂,降志屈節,欽望巫祝,告究歸天,束手受敗。 百年之壽命,將至貴 之重器,委付庸醫,恣其所措,咄嗟喑嗚,厥身已斃,神明消滅,變為異物,幽潛重泉,徒 為涕泣。夫舉世昏迷,莫能覺悟,自棄若是,夫何榮勢之雲哉。此之謂也。 目錄卷一諸論 篇名論大醫習業第一 內容:凡欲為大醫,必須諳《素問》、《甲乙》、《黃帝針經》、明堂流注、十二經脈、三部九候 、五臟六腑、表裡孔穴、本草藥對,張仲景、王叔和、阮河南、范東陽、張苗、靳邵等諸部 經方,又須妙解陰陽祿命,諸家相法,及灼龜五兆、《周易》六壬,並須精熟,如此乃得為 大醫。若不爾者,如無目夜游,動致顛殞。次須熟讀此方,尋思妙理,留意鑽研,始可與言 于醫道者矣。又須涉獵群書,何者?若不讀五經,不知有仁義之道。不讀三史,不知有古今 之事。不讀諸子,睹事則不能默而識之。不讀《內經》,則不知有慈悲喜舍之德。不讀《莊》 《老》,不能任真體運,則吉凶拘忌,觸涂而生。至于五行休王,七耀天文,並須探賾。若 能具而學之,則于醫道無所滯礙,盡善盡美矣。 目錄卷一諸論 篇名論大醫精誠第二 內容:張湛曰︰夫經方之難精,由來尚矣。今病有內同而外異,亦有內異而外同,故五臟六腑 之盈虛,血脈榮衛之通塞,固非耳目之所察,必先診候以審之。而寸口關尺有浮沉弦緊之亂, 穴流注有高下淺深之差,肌膚筋骨有濃薄剛柔之異,唯用心精微者,始可與言于茲矣。今 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粗至淺之思,其不殆哉﹗若盈而益之,虛而損之,通而徹之,塞 而壅之,寒而冷之,熱而溫之,是重加其疾而望其生,吾見其死矣。故醫方卜筮,藝能之難 精者也。既非神授,何以得其幽微。世有愚者,讀方三年,便謂天下無病可治;及治病三年, 乃知天下無方可用。故學人必須博極醫源,精勤不倦,不得道聽途說,而言醫道已了,深 自誤哉。 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愿普救含靈之苦。若有 疾厄來求救者,不得問其貴賤貧富,長幼妍媸,怨親善友,華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親 之想。亦不得瞻前顧后,自慮吉凶,護惜身命,見彼苦惱,若己有之,深心淒愴,勿避險 , 晝夜寒暑,飢渴疲勞,一心赴救,無作功夫形跡之心。如此可為蒼生大醫。反此則是含靈巨 賊。自古名賢治病,多用生命以濟危急,雖曰賤畜貴人,至于愛命,人畜一也。損彼益己, 物情同患,況于人乎?夫殺生求生,去生更遠,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為藥者,良由此也。 其虻虫、水蛭之屬,市有先死者,則市而用之,不在此例。只如雞卵一物,以其混沌未分, 必有大段要急之處,不得已隱忍而用之,能不

文档评论(0)

zhangningcl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