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析“马太效应”给大学生带来消极影响及教师之应对
浅析“马太效应”给大学生带来消极影响及教师之应对
摘 要:以大学生和大学教师为分析对象,从三个方面分析了高等教育过程中“马太效应”给大学生带来的消极影响,“马太效应”的存在使得大学生自我评价出现偏差、人际交往能力两极分化,同时由于“马太效应”大学生也受到了各种不公平待遇。然后相应给出了大学教师应该如何应对的方法。以期为大学生更好认识自己、更好规划发展提供指导;为广大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更好地与学生沟通、保障学生在公平友善环境中健康成长提供参考。
关键词:马太效应;大学生;大学教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2-0170-02
引言
教育部分别于2012年3月16日和21日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和《高等教育专题规划》两个文件,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质量的提高作出了总体的规划和指示。众学者也从不同的角度对解决高等教育发展中的矛盾、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加强高等教育的高效管理、加快高等教育的改革进行了思考,提出了合理建议。
不管是政策方面还是宏观的结构优化、职能发挥等方面的研究都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深度和广度。笔者旨在从微观着手,以大学生为分析对象,探讨高等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马太效应”给其带来的不良影响,并就大学教师如何克服和抵消这些消极影响给出相应的意见。首先大学生应该成为高等教育研究的重要主体,其知识、技能的提高,心理的成熟,应对方式的优化等都应得到学者们的关注。其次,所谓的“马太效应”就是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学者证实“马太效应”在高等教育中存在并产生广泛影响,对“马太效应”给大学生造成的影响研究特别是消极影响研究也就意义重大。最后,邓小平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很多现象,只要是教师考虑到了,并仔细思考其原因和解决方法,努力加以实施推广是可以降低其消极影响的。换句话说也就是教师的正确行为可以部分化解“马太效应”给大??生带来的负面影响。正是基于以上三点,笔者将简要地分析“马太效应”及其影响并指出大学教师应对之法。
一、马太效应及影响
“马太效应”,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其名字来自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中的一则寓言:“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1]
罗伯特·莫顿归纳“马太效应”为:任何个体、群体或地区,一旦在某一个方面(如金钱、名誉、地位等)获得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
纵观学者对“马太效应”的探讨涉及的面很广,从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角度出发,学者们都作了深入的研究。石英认为马太效应有一定的消极影响,但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值得我们深思[2]。“马太效应”在学校教育中很常见,其产生的影响是明显而有危害的。
(一)自我评价
笔者认为,由于“马太效应”的存在,大学生在自我评价方面可能会出现偏差。
大学阶段是个体从未成年人成长到承担一定社会责任的成年人之间的一个过渡阶段,在这一阶段内,大学生会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与目标,对自己做一个定位。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马太效应”就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例如,大学教师对学习好、能力强的同学给予更多的关注,提供更好的机会,注重他们潜能的开发,而对班里其他同学忽视,不关注,机会提供也较少,久而久之,会让大学生们对自己产生不全面、不客观的认识,对自己的定位会出现偏差。一部分人自负自傲,孤芳自赏,而另一部分人缺乏自信,或自尊心受损,自暴自弃,上进心减弱。
(二)人际交往
大学是小型的社会,在步入社会之前,我们在大学里历练。而人际交往能力是大学生应该培养的技能之一。对于人际交往能力较强的大学生,他可能会在班里或学生会担任一部分职务,辅导员和学院领导老师需要灵活、办事能力强的同学起到带头作用、完成传达指示及管理班级等工作,学生会组织和社团组织也需要积极的同学组织协调完成各种活动。这样,对于这部分同学他们在工作中很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并且得到更多的锻炼,对于人际交往能力驾驭得更是轻车熟路。当然,相反,在大学里还有部分溜边的同学,可能除了自己宿舍的同学相互了解比较多点外,对班里其他同学封起自己的内心,这样的同学也不在少数,不管是班集体活动还是与其他班同学之间的交流都不是很主动,因为自己的拒绝和同学们的选择,这部分同学总是处于溜边状态,离集体圈子越来越远,可能在他内心他是渴望得到与同学们交流机会的也是乐于去交朋友的,但是由于种种顾忌而放弃努力,当然他们人际交往的能力得到的锻炼也就可想而知了。
(三)待遇公平性
学生时代的三六九等、不公平待遇并不鲜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