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鲁迅笔下“无名”之悲
浅谈鲁迅笔下“无名”之悲
【摘 要】鲁迅笔下有许多人物都没有姓名,笔者认为这是作者表现人物悲剧命运的一种写作手法。本文以阿长、孔乙己、祥林嫂为例,浅谈鲁迅在感受着下层人民的精神苦痛的同时,更集中地对农民及其他小生产者自身的弱点进行了清醒的批判。
【关键词】无名之悲;阿长;孔乙己;祥林嫂
鲁迅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相对比较复杂而混乱的时代,各种政治和文艺思潮风起云涌,有正确的,有错误的,因而也就有了激烈的论争。作为一代文豪的鲁迅先生,在表现人物的悲剧命运时,手法多种多样:以笑来衬托孔乙己人生的悲凉;将祥林嫂的死安排在别人祭祀、万家欢乐的除夕夜;以杨二嫂圆规似的形体和尖利的喉咙来表现她的变化之悲……这些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鲁迅在他的作品中,对反动派的黑暗统治和凶残本质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抨击,对论敌进行了有力的挖苦和讽刺。几十年潮起潮落,斗转星移。在这里,我就鲁迅先生笔下人物的“无名”之悲,来分析其悲剧色彩的特殊性。
1. 阿长的身份之悲 人物形象分析记人之作最忌事无巨细写成一篇流水帐,最怕把人物的鲜明性格淹没在一般性格的叙述之中。《阿长与》在繁简取舍方面极见功力。长妈妈的姓名、经历,鲜为人知,便用三言五语带过。
在鲁迅的多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中,都提到一个人物——长妈妈(阿长)。在《阿长与》对这个人物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她生得黄胖而矮,“长”也不是形容词,又不是她的名字,记得她自己说过,她的名字是叫作什么姑娘的。什么姑娘,我现在已经忘却了,总之不是长姑娘;也终于不知道她姓什么。记得她也曾告诉过我这个名称的来历:先前的先前,我家有一个女工,身材生得很高大,这就是真阿长。后来她去了,我那什么姑娘才来补她的缺,然而大家因为叫惯了,没有再改口,于是她从此也就成为长妈妈了。
这真让我们为阿长的人生和命运感到悲凉。这位身处社会底层,唠叨、琐碎但是善良的劳动妇女,生前身份卑微,替人带孩子、做保姆,付出了她全部的热心和善良,可是没人关心她姓甚名谁。我们从鲁迅先生的叙述中可以看出,她是???申诉”过的,但是没有人去关心她叫什么,也没人在意过她的“申诉”,仍以旧仆的名字称呼她。直至三十年后鲁迅以她为素材写作的时候,仍不知长妈妈姓甚名谁,可见长妈妈的地位是何等的卑微。鲁迅曾说过,旧中国的妇女,数千年来没有争得做人的地位,她们“连羊还不如”。 她的悲剧既有时代特色,又有性别特色,具有代表意义。连姓名都被人忘却的长妈妈正是千千万万旧中国农村妇女的典型代表,她的悲剧也是千百万旧中国妇女悲剧的代表。
2. 孔乙己的姓名和命运之悲 孔乙己和阿长相比似乎要优越得多了,他不但有名,而且确乎姓孔。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这一经典的名句,相信大家最熟悉不过了。我想,凡是初中毕业的人,是不会忘记鲁迅先生笔下这一典型的人物形象吧?
文中说:“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从中我们可以知道孔乙己这个名字的“孔”是确切的,而名字则是别人送的绰号,至于他真正的名字没人关心,他自己似乎也没向别人介绍过。别人叫他孔乙己,自己也将自己当做孔乙己,至于自己是谁,别人不关心,自己也忘却了。人生到了失去自我、姓名都由别人决定的时候,那是一种莫名的悲凉。而这个绰号则含有讽刺意味,人们给他取这个半懂不懂的绰号,是因为他说话半懂不懂,人们对“上大人孔乙己”这句话也是半懂不懂,因此暗示人们没有谁想懂孔乙己的悲凉和无奈,更没有人能懂得他人生的悲凉。
孔乙己本是个读书人,进学是他人生唯一的目标。然而究其一生都没有能够进学,这使得孔乙己这个身材高大的人失去了谋生的本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封建教育,使他不会也不愿意从事体力劳动,替人抄书又心有不甘,致使他成为一个可有可无、人人取笑、人人厌恶的多余人的形象。他为了生存免不了做些偷窃的事情,这固然可恶、可耻,但是还没有罪到非被打折腿的地步。然而同是读书人的丁举人却私设公堂对其严刑拷打,致使他身体残疾。最可悲的是孔乙己不但没有痛斥丁举人的恶行,反而说是自己跌断的,在他看来偷东西被人打断腿比没有进学更不光彩。而周围人没有去谴责丁举人的冷酷无情和心狠手辣,却对身心被无情摧残的孔乙己继续无情取笑。
在那个没有正义、是非不分的年代,制度的毒害,阔人的凶狠,穷人的麻木,个人的不争,正是全社会对孔乙己的步步紧逼,才把孔乙己推上了死路。孔乙己的悲剧不单单是个人的悲剧,也是当时整个时代的悲剧,这就是病态社会的悲哀。
3. 祥林嫂的时代之悲 鲁迅先生以饱愤激之笔,通过对祥林嫂悲苦惨痛一生的描写,给人们描述了旧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祥林嫂的悲剧是一个时代的悲剧,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当祥林嫂带着对死的困惑,像草芥一样离开那个不平的世界时,她不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