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两种极端存在方式卖血与活着.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生命两种极端存在方式卖血与活着

生命两种极端存在方式卖血与活着   内容摘要:《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是余华在90年代的两部转型之作,小说发表后接连赢得国内外的广泛赞誉和好评,从而进一步奠定了他在中国当代文坛的地位和成就。本文主要从余华的两部长篇小说的分析入手,探讨生存艰难和命运无常的悲剧历史生活,从而揭示人为什么要活着,为什么要在反抗荒谬中顽强地活下去的道理。   关键词:余华 活着 卖血 死亡 苦难   余华自1987年发表短篇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和1988年发表中篇小说《现实一种》以来,集束性地留下关于暴力、灾难和死亡方面的叙述文本,还原了曾经被历史遮蔽了的现实的另一面。进入90年代的创作,余华依然初衷未改,只是在生存的挣扎中对爱情和亲情频频回眸,且幽默中透出丝丝暖意。《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是给余华带来广泛声誉的两部长篇,而且进一步奠定了他在当代文坛的地位和成就。这两篇小说的形象令读者极大地骇异的同时,苏醒了读者久违了的历史记忆和生活记忆。余华几乎偏执地告诉人们这样一个事实:卖血活着与只为活着本身活着的生命惨状,生存艰难和命运无常的荒谬现实,从民间视野的角度修正和丰富了小说题材,刷新了新时期以来政治化的人性主题的拘囿。   《活着》与《许三观卖血记》较之余华之前的写作,在先锋性探索之路上融进了更多的日常经验和生活实感,不是情绪化地一味发泄、控诉和揭露,而是让思想和艺术的先锋性具体化为凡俗人的生活和命运,让创作更接近文学本身,让小说魅力自己说话,而不是单纯地求异求怪。“严格来讲,《许三观卖血记》是《活着》的重复”,不仅在叙事模式上,即或在内容上,“从福贵身边死去的亲人置换成许三观的鲜血”,“在这个角度上,以《福贵丧亲记》重新命名《活着》,也未尝不可。”(1)而两部小说共同的字面指向都是“活着”,正如余华所言:“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2)如果把《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的思想意蕴整合起来,我们不难发现一个清晰的内在逻辑:生存的艰难和命运的无常——活下来是多么的不易,活下去又是多么的艰难!卖血与活着的生存隐喻,其指向无法不让读者关注、悲悯世俗生命的真实处境,侧目、回思那早已消散了的无动于衷的漫漫长夜。   一.《活着》:活着见证死亡   《活着》最早在1993年11月由长江文艺出版社第一次出版,1998年5月由南海出版公司重新出版,至今销量已逾20万册,可见其受欢迎的程度。不仅如此,本书还先后荣获台湾《中国时报》十本好书奖,香港《博益》十五本好书奖和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甚至一度有传言韩国欲把《活着》改编成电影。余华在《活着》中主要展示了死亡,而且可以划分为亲人死亡和他人死亡两类:   1.亲人死亡。徐福贵践行了“上梁不正下梁歪”的古训,子承父业,吃喝嫖赌无所不为。其父输掉祖上的一半家产,福贵接着把余下的挥霍殆尽。蹦子儿皆无的福贵少爷这才明白自己是个什么东西,可一切都为时已晚。老父亲活活被气死,老娘贫病中一命呜呼,妻子家珍累患软骨病遗恨人世,这些亲人生命的消失与堂堂的福贵少爷无法脱干系。接着儿子友庆为校长献血被抽死,女儿凤霞先是无钱医病致聋哑,后又死于产后大出血,女婿二喜在工地被水泥板夹成肉饼而死,小外孙吃煮黑豆活活被撑死。至此,徐家四代人只活下福贵老哥一个,不知是他年轻时作孽所致,还是上苍在无情地作弄?   2.他人死亡。一个是赌场设圈套让福贵少爷落魄街头的龙二,他赢了徐家的全部家产,未曾想“土改”时对抗政府被枪决;另一个是参加解放军转业回来后当区长的春生死于“文革”的暴力折磨。还有死在战场上的国民党兵油子老全和他的亲兄弟,以及无数的阵亡之人。若把这两个死亡系列连缀起来就不是单纯的家族苦难,而是上升为民族苦难了。   余华写作心态的转变或许也来自对死亡的体认和感悟,但至少福贵少爷是目睹了太多的死亡,以及身边的亲人一个个离他而去,最后丢下他老哥一个。福贵无法弄明白是生命太脆弱,还是生存太严酷。福贵救不了亲人们的命,更奈何不了春生、老全们的命,不过他救了一头老黄牛的命,并把它作为生命的伴侣不离不弃。恐怕福贵见到了太多的非正常死亡,由此悟到了自然死亡的可贵和幸福,其间的玄机怎奈“命运”二字了得。福贵无智无识地活着,而且只为活着,他在床铺下给自己预备了10元收尸钱,说什么也要坚持到生命的终点,不能不是对生命尊严的一种本能渴求和呼唤!   二.《许三观卖血记》:卖血见证苦难   《许三观卖血记》最早发表于1995年的《收获》第六期,后来由南海出版公司出版于1998年9月。该书荣获美国巴恩斯-诺贝尔新发现图书奖,入选韩国《中央日报》2000年评选的“100部必读书”,此外,它和《活着》皆入选中国百位批评家和文学编辑评选的20世纪90年代最有影响的10部长篇小说。余华独中两员绝非偶然。《活着》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