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巨细胞病毒与脑胶质瘤的关系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巨细胞病毒与脑胶质瘤的关系课件

抗病毒治疗在脑胶质瘤综合治疗中的前景 韩松 林志雄 巨细胞病毒 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 CMV)属疱疹病毒科,是一种大DNA病毒。 直径为230nm,内核为CMV-DNA(病毒核心),其外是立体对称20面体,称衣壳,最外是由糖蛋白和类脂组成的囊膜。 巨细胞病毒 巨细胞病毒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病毒其感染世界人口的75%-100%。在正常免疫宿主,其感染的表现形式往往比较轻微甚至无症状,在骨髓造血细胞潜伏很长时间。 在人的一生中,巨细胞病毒会表现无症状的激活,不会表现出临床症状。然后在免疫功能低下的个体会表现出致命的感染。 受感染细胞可出现特征性改变:细胞变圆,膨胀,细胞核亦变大,有包涵体形成。核内包涵体周围与核膜之间有一轮“晕”,因而称为“猫头鹰眼细胞”,这种细胞具有形态学诊断意义。 巨细胞病毒与肿瘤 新的证据显示巨细胞病毒普遍存在于乳腺、结肠及前列腺肿瘤,横纹肌肉瘤、肝细胞性癌、唾液腺肿瘤、神经母细胞瘤及脑肿瘤。 通过原位免疫杂交、PCR、电镜、DNA和RNA测序、组织标本免疫染色、流式细胞仪、蛋白印迹分析(western blot analysis)超过90%的上述肿瘤细胞对CMV的蛋白及核酸呈阳性表达。 Baryawno N在动物模型中,抗CMV治疗能够控制72%的髓母细胞瘤的增长。 在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中,针对胶质母细胞瘤溶解物的致敏树突状细胞的能够扩增CMV特定的T细胞,在体外实验中,CMVpp65特定的T细胞能够杀灭同源性的胶质母细胞瘤。这表明在胶质母细胞瘤会表达CMV的表位 。 Cecilia S?derberg-Nauclér 评价75例胶质母细胞瘤患者,CMV感染程度低的患者,总体生存率中位数为33月,感染程度高的患者为13月;2年中位率为63.6%和17.2%,从而表明CMV影响肿瘤的进展。 CMV与恶性胶质瘤作用的可能机制 1.肿瘤调节作用 Cinatl J等提出的,他们认为由于HCMV的基因产物激活生长因子或者抑制抑癌基因,HCMV可能调节肿瘤细胞的恶性潜能。 2.持续地释放增殖信号,逃避免疫抑制,使病毒持续复制 Liliana Soroceanu等研究认为PDGFa受体的激活对于HCMV病毒感染是必须的。而Roel G.W. Verhaak等研究认为在PDGFa受体变异的肿瘤中,整合基因组分析识别了与临床相关的恶性胶质瘤的亚型。 3.激活侵袭和转移 Charles S. Cobbs等研究发现,被CMV感染的U87细胞被发现加强黏着斑激酶活性(focal adhesion kinase),诱导黏着斑激酶磷Tyr397酸化,且作者认为HCMV诱导的黏着斑激酶激活与增加恶性胶质瘤细胞的细胞外基质依赖的转移具有相同的作用效果,即HCMV能够选择性的促进胶质瘤细胞的侵袭。 4.诱导血管生成 Erik Slinger等研究发现US28在恶性胶质瘤中发生表达,且主要在血管内皮细胞中。US28是一种由HCMV编码的病毒G蛋白偶联受体,Paola Casarosa等研究发现US28与人细胞因子受体CCR1和CX3R有基因序列同源性并且能够和细胞因子CCL2, CCL5, 和CX3CL1连锁。 5.肿瘤促进的炎症和逃避免疫 CMV毒力和和恶性胶质瘤的恶性之间的共同特征是具有逃避免疫检测的能力。CMV能够通过多种机制逃避免疫检测和促进免疫抑制剂。CMV也能够促进炎症反应状态通过增加对ROS, RNS, 和COX-2的表达。 Cecilia S?derberg-Nauclér回顾性50例胶质母细胞瘤的数据,他们除了接受标准化的治疗方案,同时给予缬更昔洛韦的辅助治疗。接受治疗的生存率显著高,2年生存率62%,对比对照组18%(相同的疾病阶段、手术切除程度、基础治疗措施)。40例接受6个月缬更昔洛韦的患者,2年生存率高达70%,中位总生存期30.1月。生存率高的25例患者,他们在头6个月治疗后用持续应用缬更昔洛韦,2年生存率高达90%,中位总生存期56.4月。 * Received valganciclovir at least1 dose of the drug (Panel A) Received more than 6 months of therapy (Panel B) Received at least 6 months of therapy and thereafter received continuous treatment with valganciclovir (Panel C). *

文档评论(0)

2017m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