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历史教学如何健全学生人格
高中历史教学如何健全学生人格
摘要: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对学生进行优良人格熏陶。通过历史上有崇高人格魅力的历史人物潜移默化地连续不断地对学生进行人格影响,是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人格、教育效果、帮助学生构建起健全、优良的人格的。
关键词:健全人格 独立人格 自由精神
人格,也称个性,反映着个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面貌, 是人的气质、能力、兴趣和性格等心理特征的综合。在素质教育中人格培养居于核心地位。正如爱因斯坦所说:“优秀的人格和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重要,……智力上的成就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格的伟大。”人格的塑造不是自发形成的, 是在接受知识教育和能力培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健全的人格是21世纪的“护照”。然而,现代教育体制的僵化对教育、对教师、对学生是一种扼杀和压制,现在出现许多学生杀害教师的事件,这说明当前教育体制的框架化使教育过程中有许多不当,片面追求高分扭曲了学生的天性和长处,学生在长期受到压制,造成抑郁、心理扭曲,师生关系紧张,使学生的行为走向极端。可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己成为当前教育刻不容缓的神圣使命。然而健全人格的塑造和形成,是一个长期、系统和复杂的工程。需要学校、教师、社会、家长和个体多方配合,共同努力才行。我仅从自己历史教学的一个侧面,谈谈自己的一点认识。
一、教师应该以身作则,身正为范。
教师应该把教书作为育人的手段,而不是把教书作为谋生的手段。古人云:“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如果教师把教书作只为谋生的手段,这样的教师是没有健全人格的,对学生来说是缺乏人格魅力的。正如柏拉图所说:“教育者的人品,为教育成败的要素,教育良否的区别。”作为育人主体的教师,首先应该具备健全的人格,这是作为一名合格(历史)教师的基本素养所在。回顾自己的教书生涯,在自己的历史教育教学中,我努力做到用一颗善良、慈爱的心去爱学生,这种爱心主要体现在对学生日常生活、身体健康等方面的细心照顾和关怀,让学生从老师那里能感受到母亲一样的爱。其次,我努力做到用一颗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和执着的心态去感染学生,让学生从老师那里感受到火一般的工作热情、严谨治学的工作态度和淡薄名利、积极向上的人生理念。在这里借鉴一下北京四中的教育理念:
以(教师的)行为影响(学生的)行为;
以(教师的)品德培养(学生的)品德;
以(教师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以(教师的)理想培养(学生的)理想;
以(教师的)情操陶冶(学生的)情操;
以(教师的)境界提升(学生的)境界;
以(教师的)人格塑造(学生的)人格。
陶行知先生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求教师应具备广博的知识和高尚的人格,为人正直。人无完人,每个人的人格都会有缺陷。作为教师,我要尽力给学生展示优良人格的一面,尽量把美好留给学生。这应该是我作为教师的终身追求。“使人高贵的是人的品格。”教师只有具备了健全的人格才能影响到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和定位。
二、以历史课堂教学为主要途径,加强对学生健全人格的熏陶
如何利用历史课堂加强对学生的人格熏陶呢?
首先,教师要有包容心。林则徐曾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就是提倡一种包容心。学生在今天是受教育者,未来则是社会的建设者。所以,对学生要有一颗包容之心。无论是课堂纪律的维护,还是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要求。作为教师都要用平和、,包容的心态对待。如果一味地依赖蛮横的态度、严厉的要求是无法达到目的的。作为教育者(教师)不能强求学生,但求教育对学生有所启示。
其次,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优良的人格。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优良人格的重要特征,是推动学生发展和完善自我的精神动力。学生要成长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必须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感受到优良的人格,历史课堂教学则是一个有力的途径。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课堂上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对学生进行优良的人格熏陶。尼采说过:“要想提高别人,自己必须是崇高的”。历史是极富煽情的一门学科,教师自身情感的辐射是激发学生情感的前提。课堂上教师要以崇高的、健全的人格魅力,以充沛的情感和激情去感染学生,往往比教师所教会的内容更能直接触动学生的心灵。有一次,我上高一年级的历史课,为了上好《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节课,我特地做了课件,在课堂上,我为甲午英雄们摇旗呐喊,被他们的爱国壮举深深震撼,我对清政府的腐败、软弱深感愤慨,我客观的、深情并茂地讲述着这段历史,我的情感感染着学生,打动着学生的心灵,当我讲到 《马关条约》清政府割地、赔款时,同学们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了,发出了一阵阵的声讨声和愤慨声,我看见一位男同学拿着做笔记的笔狠狠地戳在书桌上,笔尖戳断了……这节课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历史人物的优良人格,也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老师优良的人格。从而对学生的人格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