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数学建模上海二等奖论文.doc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08数学建模上海二等奖论文

2008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承 诺 书 我们仔细阅读了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竞赛规则. 我们完全明白,在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话、电子邮件、网上咨询等)与队外的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研究、讨论与赛题有关的问题。 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竞赛规则的, 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 我们郑重承诺,严格遵守竞赛规则,以保证竞赛的公正、公平性。如有违反竞赛规则的行为,我们将受到严肃处理。 我们参赛选择的题号是(从A/B/C/D中选择一项填写): B 我们的参赛报名号为(如果赛区设置报名号的话): 所属学校(请填写完整的全名): 东华大学 参赛队员 (打印并签名) :1. XXX XXX (注意打印并签名) 2. XXX XXX (注意打印并签名) 3. XXX XXX (注意打印并签名) 指导教师或指导教师组负责人 (打印并签名): XXX XXX (注意打印并签名) 日期: 2008 年 9 月 21 日 2008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编 号 专 用 页 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赛区评阅记录(可供赛区评阅时使用): 评 阅 人 评 分 备 注 全国统一编号(由赛区组委会送交全国前编号): 全国评阅编号(由全国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目录(今年不要) 摘要 1 1 引言 2 2 高等教育学费定价的概念和原则 2 2.1 高等教育的准公共产品性质 2 2.2支付能力原则和受益原则 3 2.3 教育经济统计的几个概念 4 3 高等教育学费定价的经济学模型 5 3.1 学费定价的Ramsey次优模型 5 3.2 政府主导下按平均成本调节的定价 7 4 中国高等教育学费标准的定量分析 8 4.1 基于支付能力的定价 8 4.2 基于成本分担的定价 12 4.3 综合定价公式 13 4.4 几个调节因子 14 5 结论和建议 16 5.1 基本结论 16 5.2 关于制定高等学校学费标准的几点建议 17 6 给教育部的一份报告 17 参考文献 18 高等教育学费标准定价模型与分析 注:以下红色字为评委评述,蓝色字为评委认为写的好的语句。 摘要 为了探讨我国高等学校学费标准,我们分析了高等教育的准公共产品性质、学费定价的支付能力原则和成本分担原则,提出了切合我国国情的高等教育学费定价经济学模型:Ramsey次优模型,探讨如何定价才能使高校在收支平衡条件下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问题和政府主导下按平均成本调节的定价,通过数学模型论述了实行差距收费和多元化办学的必要性。进一步,根据统计数据进行了中国高等教育学费标准的定量分析,引用国家规定和国际经验资料分别按照支付能力原则和成本分担原则进行定价,分析了在我国大学迅速扩招和贫富差距明显的社会背景下统一学费的困难,通过加权平均和回归分析给出了定量化综合定价公式。并通过考虑专业、学校类型、贫富差异等因素,给出差距定价的公式。 由于缺少原始数据,我们进行了大量的数据搜索工作,本文所有的原始数据均来自于中国国家统计年鉴、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和已公开发表的论文,充分保证了数据的真实可靠性。 本文对我国高等学校学费标准进行了定性、定量两重讨论。经济学模型的定性讨论为高等学校学费定价提供了理论依据,随后在定量分析中我们得出近几年学费增长已经低于居民收入增长幅度以及基于成本分担原则的定价高于实际生均学费,皆表明可以适当提高收费。基于支付能力的定价,学费水平较低。需要综合考虑支付能力和成本分担原则,兼顾相关各方的利益分配,寻找一个合适的平衡点。我们的研究表明,进行差异学费,不仅能保证高等学校的收益,也可减轻贫困学生的负担,对现实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经济学模型,定量分析,成本分担原则,支付能力原则 1 引言 高等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其成本应主要根据高等教育收益分享情况分担,即“谁受益,谁负担”。当整个社会因高等教育的发展而获

文档评论(0)

yigang092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