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理论在操作系统课程中运用与探讨.docVIP

教学设计理论在操作系统课程中运用与探讨.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学设计理论在操作系统课程中运用与探讨

教学设计理论在操作系统课程中运用与探讨   摘要:针对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的特点,通过分析加涅的教学设计理论,本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的原则,对课程进行了详细的教学设计。本文以“信号量机制”这堂课为例,具体阐述了教学设计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操作系统 教学设计 信号量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8(b)-0186-01   操作系统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其理论性强,原理枯燥,乏味,学生不易理解,而且学生感觉学到的知识似乎“毫无用武之地”,因此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并不积极。如何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成为当务之急。笔者非常重视这个问题,经过反复查阅资料,除了研究大量的操作系统方面的书籍外,还包括教育心理学,深深感受到在了解学生学习心理的情况下,教学更容易进行。于是笔者经过仔细揣摩,将教学设计的相关理论与具体教学实践相结合,果然可以得到不一样的效果。   1 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   加涅曾在《教学设计原理》(1988年)中界定为:“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system atic)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教学设计就是指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从而得到更好地发展,既而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依据有四方面。   (1)现代教育理论。   (2)教学的实际需要。   (3)学生的特点。   (4)教师的个性和风格。   教学设计有许多阶段,阶段有即时的,也有长期的[1]。可以是对一门课程,一个教学单元,一堂课的设计,也可以是设计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本文主要探讨的是一堂课的教学设计。   2 “信号量机制”课程的设计   笔者针对以上四个依据对这堂课做了如下的分析。   (1)教学手段:传统教学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方式   (2)教学目标。   ①了解信号量的wait和signal操作如何实现;   ②掌握整型信号量存在的不足,记录型信号量是如何解决整型信号量的不足;   ③重点掌握用信号量如何实现互斥,为什么wait和signal必须成对出现,否则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3)学生特点:学生对纯理论知识比较抵触,识记也比较困难,如能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下面笔者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从教学目标出发,结合学生的特点,以“信号量机制”这一节课为例来探讨一下,教学设计在操作系统中的应用。   2.1 结构设计   一堂课的知识点如果是分散的,学生就难以掌握,而且容易遗忘,如果将其看做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的话,学生识记起来就比较容易,且知识也由“死”知识变成了“活”知识。因此在准备这节课的时候,首先应该纵观全局,考虑这节课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节课讲述了四种信号量,整型信号量在执行过程中,只要信号量S小于等于0,就会不断的进行测试。并没有释放CPU,使CPU处于忙等状态,所以,这种机制不遵循“让权等待”原则。为了提高CPU的利用率,使CPU摆脱忙等现象,因而引入记录型信号量。记录型信号量解决的是多个进程等待访问同一个临界资源的情况。但是有的进程需要先获得两种或多种资源以后才能执行任务,为此,引入AND型信号量。以上三种信号量都是一次申请一个资源,如果一次申请多个同种资源呢,针对这个情况,又引入信号量集机制。由上可看出四种信号量机制是一种递进关系,后一种机制往往应前一种机制的不足,应运而生。在讲解时,一定要注意内容的衔接过渡,使各部分的内容融为一个系统,连成网络,便于学生掌握。   2.2 细节设计   2.2.1 开头   高尔基说“文章的开头为定调”,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开好头的关键是巧妙地提出问题,钳住学生的思维,创造一种有疑待解的气氛。   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在“信号量机制”这节课中,笔者采用的是以例引理的方法。通过剖析现实事件—美国和俄罗斯太空飞船相撞事件来引出信号量机制。相对比图片、讲述,笔者认为视频更能刺激学生学习。具体实施:首先,播放一段关于美国和俄罗斯卫星相撞的新闻视频。这一事件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很多专家称在太空建立交通法已迫在眉睫。提出疑问:“两个卫星为什么会相撞呢?”。很多学生都会迅速回答:“因为他们用一个轨道”。此时学生非常兴奋,趁热打铁,紧接着将此事件与本节内容相联系:美国和俄罗斯的卫星之所以相撞是因为他们争用轨道,在这个事件中,两个卫星就相当于进程,轨道相当于临界资源,卫星争用轨道会相撞,进程争用临界资源自然也会相撞,因此多个进程之间也需要有一个交通法来规范他们的运行,以避免相撞。信号量机制就是进程之间的交通规则。这样自然而然引入本节要介绍的内容—— 信号量机制,并且让学生立竿见影的明白信号量机制的用途。   2.2.2 过程设计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