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面颈部局部解剖学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8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口腔面颈部局部解剖学课件

1.面部皮肤血管密集,血运丰富、组织再生和抗感染能力很强、利于创口愈合,为美容整形手术提供了便利条件,但创伤时出血多。 2.面部皮肤真皮内含有大量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皮肤富于韧性和弹性,这是保持面部皮肤紧张度、维持美容的重要因素。 3.面部皮肤富于皮脂腺、毛囊和汗腺,利于排出新陈代谢产物。若腺管阻塞、细菌繁殖,可引起皮脂腺囊肿和疖肿。 4.面部皮肤是表情肌的止点,表情肌收缩时牵动皮肤,使面部形态出现丰富多彩的表情,术中应注意处理每一块表情肌与皮肤之间的关系,以免表情肌功能受损。 二、皮肤 有以下特点: 1. 面部皮下组织疏松,皮肤易于伸展移动,有利于外伤缝合及整形美容手术。但颏部尤其是鼻翼的皮肤与皮下组织结合紧密,不易剥离,清创时必须注意,以免发生缝合困难。 2. 面部皮下组织中有表情肌、皮下支持带连于真皮乳头层,真皮内有大量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故外伤或手术切开皮肤时,皮肤创缘易向内卷。 3. 面部皮下静脉与颅内静脉窦关系密切,炎症时应注意向颅内蔓延的可能。 4. 皮下层内有面神经、血管及腮腺导管等穿行,手术时应注意避免上述重要结构的损伤。 三、皮下组织 腮腺和咬肌及其表面的软组织合称为腮腺咬肌区。 (一)境界 前界:咬肌前缘; 后界:胸锁乳突肌、乳突及二腹肌后腹的前缘; 上界:颧弓和外耳道; 下界:下颌骨下缘; 内侧界:咽旁间隙; 外侧:皮肤。 七、腮腺咬肌区 表面标志: 颧弓:从耳屏至眼眶外下缘的连线; 咬肌神经封闭及上、下颌神经阻滞麻醉刺入点: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围成的半月形的中点; 下颌孔:耳屏至咬肌前下角附丽于下颌骨下缘处的连线中点,因而可从下颌骨下缘经下颌支内侧,施行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的口外法注射。 由浅入深依次为: 1.皮肤。 2.皮下组织 含颈阔肌上部,腮腺区:耳前淋巴结、耳大神经;咬肌区:面神经部分分支及腮腺导管。 3.腮腺咬肌筋膜 来自颈深筋膜浅层,在腮腺后缘分为浅、深两层,包裹腮腺,形成腮腺鞘。在腺体前缘筋膜复合为一,形成咬肌筋膜,向前覆盖于咬肌表面直达该肌前缘。 (二)层次及内容 腮腺鞘浅层密切连于腺而附 于颧弓,深层附于颅底,而且 增厚形成茎突下颌韧带,介于 腮腺与下颌下腺之间。 具有下列特点: ①浅层致密、深层薄弱,在茎突和翼内肌之间有一裂隙,腮腺深叶经此裂隙与咽旁间隙、翼颌间隙相通。所以腮腺的化脓性炎症,脓液不易向浅层穿破,而通过深层薄弱部位,形成咽旁脓肿; ②腮腺鞘与腺体紧密结合,并发出许多间隔,伸入腺体,将其分为若干小叶,化脓时形成独立散在小脓灶,切开引流时应注意分开各腺叶的脓腔,以使引流通畅; ③腮腺鞘上部与外耳道紧密相连,并发出索状纤维束,伸入外耳道前下壁软骨部的裂隙(Santorini fissure)中,腮腺内的小动、静脉及神经也经该裂隙进入外耳道,外耳道前下部的淋巴亦经此裂隙流入腮腺区的耳前淋巴结。故化脓性感染可在腮腺与外耳道之间互通。 腮腺位于腮腺间隙内,略呈楔形,底向外,尖朝内突向咽旁间隙,分为上、外、前内及后内四面。各面隔腮腺鞘与下列结构相毗邻: 上面:形凹,邻外耳道及颞下颌关节后面; 外面:邻浅筋膜(含耳大神经、颈阔肌、腮腺浅淋巴结); 前内面:邻咬肌、下颌支、翼内肌后部; 后内面:与乳突、胸锁乳突肌、二腹肌后腹、茎突、茎突诸肌及第Ⅸ-Ⅻ对脑神经和颈内动、静脉相毗邻。 4.腮腺 临床常以面神经主干和分支平面为界,将腮腺分为浅深两叶,浅叶位于面神主干和分支的浅面,而深叶位于面神主干和分支的深面。 腮腺导管由腮腺浅叶前缘发出→颧弓下约1.5cm处穿出腮腺鞘→腮腺咬肌筋膜浅面前行→与颧弓平行,导管上方有面神经上颊支和面横动脉,下方有面神经下颊支伴行,故腮腺导管常用来作为寻找面神经颊支的解剖标志。导管横过咬肌外侧后在咬肌前缘,几乎以直角转向内,绕过颊脂垫,穿入颊肌,约成45°角向前,在颊肌与颊粘膜之间走行一段距离后,开口于上颌第二磨牙牙冠颊面相对的颊粘膜上。 导管口处的粘膜隆起,称为腮腺乳头。开口部位是导管的最狭窄处,导管穿过颊肌的部分也较狭窄,故易有结石潴留。腮腺乳头手术时可从腮腺导管口注入1%亚甲蓝溶液2ml,可使腮腺组织染成蓝色,以便腮腺组织与面神经及其四周组织颜色相区别;亦可经腮腺导管口导入塑料管,以便寻找腮腺导管。 副腮腺:颧弓与腮腺管之间的形态大小不一的孤立小腺体,腺管汇入腮腺导管。副腮腺的组织结构与腮腺一样,腮腺的病变也可累及副腮腺,手术治疗腮腺肿瘤时,为防止术后复发,副腮腺也应一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888118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