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杨树烂皮病防治方法
杨树烂皮病防治方法
杨树烂皮病是杨树多发病,在黑龙江省尤为常见。它主要危害杨属树种,其次也危害旱柳、榆树、糖槭等。病害发生在主干和侧枝上,特别是侧枝和受到损伤的干皮最易发病。在1998年,由于受强厄尔尼诺影响,造成了全球性的气候严重异常,频繁出现多种自然灾害。龙江县在1998年出现了自1987年以来的第二个暖冬,春季气温与往年偏高2℃,气候异常干旱,夏秋季降水量异常偏多,晚秋气温骤然下降。1999年春季由于不断受强冷空气的影响,导致频繁产生大温差的降温过程,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倒春寒,并伴有降雪。严重的灾害性气候,干扰了树木的生理过程,造成了杨树树势衰弱和烂皮病的流行,导致大量杨树死亡。发病最严重的为杨幼林。据调查,龙江县白山乡一条防护林带一千株杨树全部感病,全县杨幼树因烂皮病死亡三万多株。
1、发病规律
杨树烂皮病的病原菌以子囊壳、菌丝或分生孢子器在植物病部组织内越冬。第二年春天,当温度在(10-15.2℃)、湿度在(60%-80%)等条件适宜时,病原菌就生长发育产生分生孢子进行传播、再侵染和重复侵染。杨树烂皮病在龙江县于每年4月中下旬开始活动,到5、6月份为杨树烂皮病发病盛期,7月后病势渐趋缓和,至9月基本停止发展。研究表明,杨树烂皮病的发生与树木树势、树木抗病性、环境条件等自然因素、人为因素等关系非常密切。龙江县大面积人工造林为杨树纯林,株行距过小,树木间竟争激烈,树势衰弱,则易发病。寄生性稍强的杨树溃疡病在新定植的杨树严重发生时,往往成为寄生性更弱的杨树烂皮病发生的先驱。食叶害虫、蛀干害虫,叶部病害严重危害后,都将导致杨树烂皮病的大发生。杨树烂皮病还受气候条件因素影响,春季当日平均气温在10℃-15℃时有利于病菌的侵染。冬季冻害,夏季日灼伤等,不仅能削弱树势,而且能提供病原菌侵入的伤口,是引起北方地区杨树烂皮病发生的重要诱因。树皮含水量与病害发生关系密切,树皮含水量低也是发生杨树烂皮病的诱因之一,当春季持续干旱,导致树木树皮含水量低时,尤其是含水量低于30%时,很容易导致杨树烂皮病的大发生。在北方地区干旱缺水,春季营造杨树导致杨树烂皮病大发生,是致使造林失败的主要原因。
2、发病症状特点
症状:杨树烂皮病主要发生在树干及侧枝上,表现为干腐和枯梢。
(1)干腐型:主要发生于主干、大枝及分密处。据在龙江县调查,因日温差显著,出现日灼伤,往往在树干基部向阳面首先出现病斑。发病初期病斑呈暗褐色、水渍状,略为肿胀,皮层组织腐烂变软,用手压就有水渗出,后失水下陷。有时感病部树皮龟裂,甚至变为丝状。病斑在粗皮树种上表现不明显。发病后期在病斑上长出许多针头状黑色小突起,既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在潮湿的天气或雨后,自分生孢子器的孔口会挤出橘红色胶质丝状物,时常成卷,即病原菌的分子孢子角。在条件适宜时,病斑快速扩展,向上下扩展比横向扩展速度快。当病斑包围树干1周时,其上部即枯死。病部皮层变暗褐色、糟烂、纤维互相分离如麻状,易与木质部剥离,有时腐烂达木质部。如环境条件对树木有利,树干抗病性提高,病斑的周围则可长出愈伤组织,阻止病斑的进一步扩展。
(2)枯梢型:主要发生在苗木、幼树及大树枝条上。发病初期病斑呈暗灰色,病部迅速扩展,环绕一周后,上部枝条即枯死。此后,在枯枝上散发许多黑色小点,即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角。在老树干及伐根上有时也发生杨树烂皮病,但病状不明显,只有当树皮裂缝中出现分生孢子角时才能发现。
(3)病原菌:在我们北方地区引起杨树烂皮病的病原菌主要是子囊菌亚门的污黑腐皮壳菌(valsasordidanit),其无性型为半知菌亚门的金黄壳囊菌[Cytosporachrysosperma(Pers.)Fr]。子囊壳多个埋生于子座内,呈长颈烧瓶状,子囊壳直径350Jum-680Jum,高580Jum-896Jum,未成熟时为黄色,成熟后为黑色。子囊棍棒状,中部略膨大。子囊孢子4-8枚,2行排列,单胞,腊肠形;大小为2.5Jum-3.5Jum×10.1Jum-19.5Jum。分生孢子角埋于子座内,不规则形,孔口突出寄主表皮而外露。分生孢子角直径0.89Jum—2.23Jum,高0.79Jum-1.19Jum。分生孢子单胞,无色,腊肠形,大小为0.68Jum-1.36Jum×3.74Jum-6.80Jum。
3、防治措施
龙江县采取跟踪林业生产全过程的办法,利用以营林防治为主,化防与生防相结合,以测报为依据的手段综合防治杨树烂皮病。
(1)营林防治技术措施。选择良种,选用抗寒耐干旱、耐盐碱、耐日灼、耐瘠薄的杨树;适地适树,选择适于当地土壤和气候条件的杨树。如:小×黑、银中杨等;壮苗造林,使用2年生苗木造林;加强管理,促进林木健康生长;改善林地及周边卫生状况,清除病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