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谈民族民间歌舞原始遗风
试谈民族民间歌舞原始遗风
【摘 要】当我们走近民族民间歌舞境地,你总会感觉到有一股浓郁的人类远古的艺术色香味扑面而来,并且笼罩着一种原始社会生活的朦胧。在民族民间歌舞的原始遗风中,还有一个最显著的特征,那就是歌舞音乐,它贯穿于民族民间种种歌舞之中。
【关键词】民族;民间;歌舞;音乐;原始遗风
任何一种民族民间歌舞的原始遗风,都经历了漫长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其艺术特征与其民族文化、社会经济、生活习俗有着密切的联系。
当我们走近民族民间歌舞境地,你总会感觉到有一股浓郁的人类远古的艺术色香味扑面而来,并且笼罩着一种原始社会生活的朦胧。那些象征以竹木农具戳穴点种的劳动歌舞,再现了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生产景象;弥漫祈丰禳灾、惩恶扬善、种族起源的风俗歌舞,具有神话般或创世色彩;种种自由写实的鸟兽歌舞,仿佛一幅人类“群居兽处,以力抗争”的远古生活写照;图腾崇拜、万物有灵、迎神颂祖的祭祀、丧葬歌舞则是荒诞不经而又具有历史的更为强烈的原始人们的思想和期望。在民族民间歌舞中,即使是发展水平最高的自娱性歌舞,同样包含一种“男女动百数,各执其手,团旋歌舞以为乐”或“一人吹笛(或笙)为首,众人牵手蹬足为乐”的原始遗风。在民族民间歌舞的原始遗风中,还有一个最显著的特征,那就是歌舞音乐,它贯穿于民族民间种种歌舞之中。试探民资民间歌舞的原始遗风,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而观之。
一、歌舞的社会内涵
民族民间歌舞的原始遗风与其社会内涵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往往蕴藏着一些淳朴的不同内容的歌舞形式。
1、劳动歌舞。劳动歌舞遵从生产劳动的一般规律而直接写实,并具有明显的社会历史特征。在彝族、怒族、独龙族、傈傈族等民族地区,一种刀耕火种的原始农耕景象的歌舞不同程度地一直延续至今。反映这种原始农业生产的歌舞,一部分用的是简单的打击乐器;一部分是歌唱或旋律乐器伴奏。这些歌舞大都曲调短,风格质朴,或表现劳动情绪,或流露稚拙音调。
2、风俗歌舞。反映民族年节活动、婚娶礼俗、喜庆吉事等等风俗的歌舞,大都寄托着人??强烈的理想和希望,是一定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产物。其歌唱,或充满大量扣人心弦的社会远史内容;或洋溢丰富的艺术想象力;或具独特的历史价值和美学价值。这些歌舞,反映了一些重要的社会现象,蕴藏着丰富的音乐民俗学和音乐社会学内容。离开洞穴,造屋而居,是人类的创举。每当新屋落成时,人们通宵达旦歌舞,为此而欢欣。房屋的出现标志着从游猎走向定居,人类逐步进入了农耕社会。在佤、傣、傈僳、景颇等民族歌舞中,迄今仍保留着这种远古的艺术形态。“木脑·总戈”是景颇族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盛大歌舞节日,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这种盛会逐步有了缅怀祖先、赞颂智慧、祈丰禳灾、驱恶扬善、祈求或欢庆战争胜利、发扬勤劳勇武精神、传播生产知识以至爱情等复杂的内容,表现着一种远古的精神世界。如白族的《绕三灵》、傣族的《衣拉呵》等歌舞,也常用于其民族传统的盛大节日之中。
3、鸟兽歌舞。鸟兽歌舞是一个鸟、兽、鱼、虫的欢乐世界,一个满眼生机,充满生命力而异常热闹的天地。音乐与舞蹈在这里,或表现为人的精神世界与鸟兽意识之间的游移状态;或表面为完全脱离人自身的精神世界而溶化于大自然中的鸟兽情态的描绘;或表现为拟人化之后纯粹的人的情感。一般说来,鸟兽歌舞是人类狩猎生活的反映,是人类游牧生活的写照。
4、祭祀、丧葬歌舞。祭祀、丧葬歌舞表达的是原始宗教思想。神主宰万物的幻想,笼罩着整个原始社会。正如马克思所说:“古代各族是在幻想中,神话中经历了自己的史前时期。”在原始社会里,音乐、舞蹈、诗、歌词原始宗教自发结合,共存互荣,驰骋于各种神灵崇拜和丧葬礼仪的祭坛。它们是被视为具有神力魔法的灵物,其中充溢着先民们炽热的情感、信仰和希望,有着强烈的功利目的和迷人的社会功能。直到现在,云南许多民族地区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极其原始的种种神祗和灵魂崇拜活动,歌舞则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佤族信仰万物有灵,每遇自然灾害或人死,要剽牛祭鬼。有的地区在播种前和收获季节,还要猎活人头祭祀神,仪式庄严,歌舞隆重。这些活动中的传统唱词,包含着复杂的原始宗教意识形态。怒族祭猎神唱《猎神歌》时,不伴随任何带规范性的舞蹈,但当唱到至高无上的女神回家并为她举行隆重而贫穷的宴会仪式时,主祭的老猎手竟会激动得放声歌唱的同时,时而前进,时而后退,时而团团打转,进而热泪满面。这正是一种极其狂热而原始巫歌巫舞。怒江傈僳族那浑厚而富于感情的丧葬歌舞中的歌唱,反映了傈僳族先民灵魂崇拜的心理和感情。纳西族死人时跳悲歌《哦热热》,歌声低沉如诉,寄托毒害人们对死者深切的祝祷与怀念。红河彝族逢丧时人们载歌载舞祝福死者升天愉快,安慰生者不要难过。景颇族人死时即鸣枪报丧,亲友近邻闻声齐到丧家帮助,祝贺死者回到祖先那里去了,并为之举行盛大的歌舞集会数日。总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