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分析(三年级下册).ppt

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分析(三年级下册).ppt

  1. 1、本文档共10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分析(三年级下册)

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分析 (三年级下册) 新世纪数学(1~6年级) 教材编写组 一、本册教材的整体介绍 (一)教学的主要内容 数与代数 数与代数 第五单元 认识分数 结合具体情境与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结合具体操作,感受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能比较一些分数的大小 会进行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空间与图形 第四单元 面积 结合具体情境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能估算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统计与概率 实践活动 复习内容 整理与复习(一) 整理与复习(二) 总复习 (二)教材的编写特点 二、各单元内容介绍与教学建议 第一单元 元、角、分与小数 小数的认识分两个阶段进行教学 本册先初步认识小数,主要以元、角、分为背景学习小数的读、写、大小比较、一位小数的加减计算等,四年级将进一步认识小数,学习小数的计数单位、小数的性质等。 1.从学生熟悉的商品标价中,初步认识小数 2.通过具体物价的比较,掌握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3.结合实际情境,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 案例片断与研讨 《买书》 师:为了帮淘气解决付钱的问题,大家都列出了正确的算式。可我们都没有尝试过两个小数怎么相加。现在就来试一试看谁能独立发现小数加法的算法。   (1)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   (2)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交流。   (3)看一看教材中三位小朋友是怎么计算的。其中哪种算法和你的一样,哪种你没想到?你还有不同的算法吗?   (4)小组讨论:教材中的三种算法各有什么特点和相同之处?小数相加时,为什么智慧老人特别强调“小数点一定要对齐?” (5)全班围绕“为什么小数点一定要对齐”交流,教师归纳小结,明晰小数加法的算理。 师:多位数相加时,个位数字一定要对齐。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相同数位(单位)上的数才能相加;个位对齐了,所有的数位也都对齐了。小数相加时,小数点一定要对齐也是这个道理。只要小数点对齐了,所有的数位也都对齐了。教材中前两种算法的共同特点是化去小数点,把小数相加变成整数相加,但“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的算理没有变。所以,只要小数点对齐,小数加法的计算与多位数加法的计算就没有什么不同了。 “小数加法” 一课是让学生直接进行尝试的,本案例中教师引入时先安排了整数加法的内容,你对此有什么看法?直接安排学生尝试,对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是否有帮助? 学习小数加法,先安排整数加法的内容,通过解决这个问题,激活学生已有的多位数加法的经验,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的心理趋向,找到新旧知识联系的桥梁,有利于新知的同化。但这样一来,就降低了探索的难度,也容易束缚学生的思维,问题也就没了挑战性。 直接安排学生尝试,让学生经历从独立审题到列出算式的过程,确保每个人都有独立思考的时间,然后交流。先做后说,把教师教建立在学生思考交流的基础之上,学生对小数加减法的理解会更深刻。 第三单元 乘 法 1.通过类比推理,探索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的规律 2.通过探索活动,经历交流算法多样化的过程 3.在解决问题中,理解进位乘法的算理,能独立分析和解决用乘法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 4.在形式多样的练习中巩固知识 ——单纯的计算与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谁能准确说出我们班学生的人数? 生:(异口同声)43人。 师:谁能估算一下我们三年级学生的人数? 生1:大概有500多人吧! 生2:我觉得在560左右。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我们班有43人,我们三年级有14个班,每个班的人数差不多都是43人,也就是说接近40人,14个40就是560。所以我认为三年级的人数在560左右。 师:对。生活中经常会用到像这样有理有据的估算。谁能估算一下我们全校的人数? (学生们都纷纷举起手来。) 生:我估计有3000左右。 生:我估计有3600左右。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根据刚才的估计,三年级的总人数在500左右,其他年级比三年级还要多一些,差不多应该600人左右,6个年级就是6个600多,也就是3600多了。 师:知道准确的人数吗? 生:在二年级的时候您说过,我记得好像是3850多人。 师:你记得很清楚,上学期是3850多。 生:我觉得应该比3850多。 师:为什么? 生:这学期有插班生呀。 师:谁能估算一下,下学期我校的人数呢? 生1:应该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