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危重症患者的肠内营养策略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危重症患者的肠内营养策略课件

欧洲重症医学协会腹部疾病工作组 (WGAP) 2012年推出 新的指南1建议采用胃肠功能的概念,即:正常胃肠道功 能包括促进营养物质和液体的消化吸收、调控肠道菌群 及其产物的吸收、内分泌和免疫功能。灌注、分泌、运 动和协调的肠道微生物相互作用是足够功能的先决条件 ——可见胃肠功能不仅仅是提供营养,还提供了免疫、 内分泌等多种治疗途径。 肠梗阻 严重腹腔感染 肠道缺血 严重腹胀或腹腔间室综合征 严重腹胀腹泻经一般处理无改善着,建议暂时停用。 延迟营养支持将导致重症患者迅速出现营养不良,并很难被后期的营养治疗所纠正。 营养摄入不足:蛋白质、能量负平衡与发生营养不良及血源性感染相关,直接影响患者预后 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应充分考虑受损器官的耐受能力 严重肝功能障碍、肝脑、氮质血症、高血糖为控制,营养支持很 难有效实施。--预后极差 呼吸道并发症处理 主要是预防反流与误吸 体位——进行肠内营养时,床头抬高30度以上。 胃运动不良者应用胃动力药物。 行气管插管给予人工通气治疗的病人,容合并胃肠功能障碍,胃液潴留、腹胀等,使反流、误吸的发生率增高,所以在EN支持时,最好采取空肠置管。并避免采用分次注射或滴注的方式。 胃肠道并发症处理 一旦出现腹痛、腹胀、腹泻等症状时,可暂停肠内营养液的滴注,待上述症状缓解后再重新开始。 预防: 稀释—在开始接受肠内营养时,应将营养液的浓度稀释1/4~1/2,在某些危重病人,可从温开水或盐水开始,逐渐增加浓度。最高要素饮食浓度一般为25% 滴速—开始阶段以缓慢滴速滴注,如25ml/h开始,如耐受良好,可适量增加,如50ml/h→80ml/h→100ml/h,6~24小时后,根据病人对开始阶段或前一阶段肠内营养液输注情况,逐渐增加输注的速度与浓度。 代谢性并发症的处理 糖代谢紊乱 -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重症胰腺炎,感染、创伤等应激后患者可出现血糖升高。初期阶段注意血、尿糖的检测,由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必要时补充胰岛素或服用降糖药物,此类病人往往需要降低葡萄糖的供给量。 -EN支持停止的过程应是逐步的,因为肠道对较高浓度的糖已适应,突然停止,易发生低血糖反应。 电解质失衡 -存在消化液大量丢失及应用利尿药物的重症病人,注意钠、钾、镁等的补充。肾功能障碍时应限制钾的摄入,颅脑损伤的重症病人,可合并有中枢性水盐代谢紊乱(如出现尿崩症,使排尿增加并出现顽固性低钠及血钾的改变) 肠内营养应用伴侣? 内 容 提 要 肠内营养的必要性 肠内营养对危重症患者的意义 肠内营养的基本理论 肠内营养 肠内营养制剂分类 主要根据氮的来源分类 肽类—百普力、百普素 整蛋白—能全力、能全素 氨基酸型—维沃 疾病特异型—肠内营养剂 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 百普力 成分:短肽链乳清蛋白,植物油、甘油三酯和麦芽糊精为基础,维生素、矿物质等 吸收:2~6个肽组成,不需消化,直接吸收 应用于:胃肠功能有损伤,胃肠道功能障碍的患者。 注意:使用中不宜加过高温。 大量询证医学证明-短肽是蛋白质在肠道吸收的主要途径。 危重症患者的肠内营养策略 内 容 提 要 肠内营养的必要性 肠内营养对危重症患者的意义 肠内营养的基本理论 肠内营养 重症医学与营养支持关系密切 重症医学—拖住(活着的平台搭建),给予修复的时间 定义 对住院患者发生的危机器官功能和生命的急性病理生理变化进行全面的支持和综合治疗的学科。 关键 保护和改善全身与各器官的氧输送并使之与氧消耗相适应。 手段 营养支持是重要的手段之一。 胃肠功能的概念 营养不良在ICU患者中的发生率 ~ 营养不良在ICU患者中非常常见,曾报道发生率最高可达到40%,并且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增加相关。 Malnutrition is prevalent in intensive care unit (ICU) patients, has been reported as being as high as 40% and i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营养不良在ICU患者中常见 营养状态评价及营养不良 目前没有一种体征或血清学指标作为判断营养不良的“金标准” 临床上常常结合病史和体征进行判断 体重(BW) 体重指数(BMI) 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 生化指标:白蛋白 前白蛋白 转铁蛋白 视黄醇结合蛋白 〈2.0g/

文档评论(0)

a888118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