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网络民粹主义审视与治理思考.docVIP

对网络民粹主义审视与治理思考.doc

此“经济”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网络民粹主义审视与治理思考

对网络民粹主义审视与治理思考   摘 要:网络民粹主义是对客观存在的社会矛盾和不公正现象的一种警示,既体现出了大众阶层对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追求,又形成了对理性思维、民主政治的逆反。其负面影响源自于网络文化的深度催化、现实困境的极端表达、网民素养的普遍匮乏以及媒介工具的迅速变化。为此,需要从以人为本的思路出发,致力于实现虚拟与现实的良性互动,通过构建高质量的网络生态文明、健全网络监督体系、培育高素养的网民主体等途径,规制和消解网络民粹主义的负面影响,促进虚拟社会乃至现实社会的和谐稳定。   关键词:网络民粹主义;负面影响;消解;网络生态文明;网络监督体系   中图分类号:D66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3)09-0010-05   伴随着网络世界的高度繁荣,人类社会现实与虚拟并存的二重化结构日益凸显,引发出了政治民主化、思想自由化、文化个性化等一系列的深刻社会变革。在这种时代背景下,网络民粹主义应运而生。它一方面承载了普通社会公众的广泛性意见表达,本身是对客观存在的社会矛盾和不公正现象的一种警示,促进了社会的整体民主化进程。但另一方面,诸多网络热点事件中表现出的网络民粹主义,也让人们对充斥其中的网络暴力、网络侵权、网络谣言等负面现象深恶痛绝。网络民粹主义无可回避的极端化倾向,使得虚拟社会公众的理性反思和主体自律湮没在非理性的社会情绪当中,民粹式的社会批判阻碍了正常的社会发展。在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高度关联的今天,网络民粹主义已经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扩散和蔓延,成为维护国家与社会稳定和谐所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从民粹主义到网络民粹主义的嬗变   自民粹主义从19世纪下半叶出现伊始,经历了以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60——70年代、20世纪80——90年代三个时间节点为代表的三代民粹主义,对北美、拉美、欧洲等多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生活产生过重要影响。总体来看,民粹主义主要是通过利用社会矛盾和阶层冲突,用煽动性和激进性的政治主张迎合社会底层民众,以社会动员的方式吸引民众的支持和加入。随着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民???主义开始以各种形式频繁出现,徘徊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社会政治当中,逐渐成为社会各个阶层对现代化薄弱环节展开反思的常态化现象。民粹主义的内涵非常宽泛,学术界也一直没给出明确的概念描述,我国学者俞可平曾对民粹主义做出过阐释,“作为一种社会思潮,民粹主义强调平民群众的价值和理想,反对精英主义,把平民化和大众化作为所有政治运动和政治制度合法性的最终来源,以此来评判社会历史的发展;作为一种政治运动,民粹主义主张依靠平民大众对社会进行激进改革,并把普通群众当作政治改革的唯一决定性力量;作为一种政治策略,它指的是动员平民大众参与政治进程的方式,强调诸如平民的统一、全民公决、人民的创制权等民粹主义价值,从而对平民大众从整体上实施有效的控制和操纵。”[1]   在传统沟通传播方式的制约之下,民粹主义的影响力相对有限,互联网的出现为民粹主义提供了嬗变的新型环境和条件。网络空间与生俱来的虚拟性、自由性、开放性、平等性特征,使网络群体的汇集开始变得方便且快捷,社会公众借助网络平台进行意见表达,并通过网络渠道参政议政。可以说,互联网在诞生之初就具有民粹主义的潜在因素存在,新型公共领域的出现扩展了民粹主义的实践空间,形成了独特的网络民粹主义。互联网促使民粹主义不断泛化,网络民粹主义已经超出了单一的政治范畴,开始扩散到社会、文化、经济等多个领域,彼此间相互转化,使网络民粹主义的影响力与控制力得到了大幅提升。网络民粹主义在中国的出现始于21世纪初的互联网普及,从时间节点分析,中国的网络民粹主义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05年以前的酝酿准备阶段,经过了国内网络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建设,互联网逐渐普及,社会公众对互联网的应用有了初步的熟练,以反日情绪为主的网络民族主义是此阶段网络民粹主义的主基调;第二个阶段是2005年——2007年的推广扩散阶段,社会管理体系的扩展以及电子政务系统的大量应用,使社会公众对多种社会现象展开反思,大量具有民粹主义倾向的网络评论开始出现;第三个阶段是2008年至今的集中涌现阶段,社会转型期的矛盾冲突、阶层冲突开始在网络空间延伸,大量涉官涉富的网络热点事件频发,民粹主义典型的反精英、反权威思潮是此阶段网络民粹主义的主导。近年来发生的“杭州飙车案”、“邓玉娇案”、“梁丽案”、“动车出轨事件”、“文物古迹刻名事件”等,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网络民粹主义的蔓延,体现出了网络民粹主义无核心价值、体系结构不完整、反精英、反权威、非理性、情绪化等特点。这些特点既是对传统民粹主义的继承,也是与网络环境结合后衍生出的新型特征。   二、网络民粹主义的影响   1.极端化的阶层对立导致社会矛盾的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