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为仁由己”道德理路.docVIP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孔子“为仁由己”道德理路

孔子“为仁由己”道德理路   〔摘要〕 “为仁由己”的道德理路体现出孔子仁治天下的基本脉络,具体表现为仁者爱人、克己复礼、忠恕之道三个方面:就仁者爱人而言,仁者以“修己”为基点而以“安百姓”为目的,爱人从“爱亲”出发以“济众”为旨归,这是个体道德目标与社会道德目标的统一;就克己复礼而言,克己主张率性而修,复礼主张合理损益,使礼的重心由制度“他律”向道德“自律”过渡,这是道德主体性与社会规范性的统一;就忠恕之道而言,忠恕确立了尽己推己的德治内容,能近取譬明确了推己及人的德治方法,这是德治内容与德治方法的统一。   〔关键词〕 为仁由己,道德理路,仁者爱人,克己复礼,忠恕之道   〔中图分类号〕B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175(2013)05-0043-05   “仁”最早出自《尚书·仲虺之诰》:“克宽克仁,彰信兆民”。春秋时期孔子提出“为仁由己”的道德思想,具体涵括了三层涵义:第一,“仁”是人生追求的最高道德境界,是君子安身立命的理想人格。第二,生命个体对“为仁”具有主观能动性和自主选择性。第三,“为仁”不只是停留在个人修养上,还要推己及人,使社会“老有所终,壮有所用,矜寡孤疾皆有所养”(《礼记·礼运》),达到“天下归仁”的崇高境界。可见,孔子“为仁由己”的道德理路是以个体修养为出发点,推而广之,由己及人,由近及远,由“独善其身”到“兼济天下”,以期达到实现家庭和谐、社会和谐、天人和谐的终极目标。   一、 仁者爱人:个体道德目标与社会道德目标的统一   所谓仁,是修于己而见诸人的,是以爱人的情感体验为依托,以个体修身为基点而以社会修道为旨归的,体现的是个体道德目标与社会道德目标的统一。   (一) 爱人:从“爱亲”到“济众”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这里的“爱人”带有一定普遍性,是一个从家庭的“爱亲”推广到社会的“济众”过程,体现的是“仁”施及天下之德。   首先,“孝悌”是“仁”的本始。孔子认为仁的根本在于孝悌,这是对《国语·晋语》“为仁者爱亲之谓仁,为国者利国之谓仁???的继承。“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汎爱众,而亲仁”,“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论语·泰伯》),都强调的是“孝悌”是兴仁的基础。与前人不同的是,孔子把爱自己也纳入“爱亲”的范畴,他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孝经》)也就是说,仁之本在于孝悌,孝之始在于爱己。   其次,仁爱思想由家庭扩展到社会。孔子将“爱人”的对象由己及人逐渐扩大,不仅体现在量的变化,而且体现在质的飞跃。从仁者“爱人”,到“泛爱众”(《论语·学而》),“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论语·雍也》),都体现了仁者爱人的着力点在于其社会性,体现的是道德主体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再次,统治者仁政爱民是关键。孔子认为统治者应为政以德,恪守正道。他指出,“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论语·阳货》)这一方面说明仁政对于百姓的重要性,“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论语·卫灵公》),另一方面也蕴含着统治阶级在建立良好社会秩序中的先决地位和主导作用。孔子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颜渊》)“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论语·卫灵公》)“道千乘之国,敬事而言,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指出为政者严以律己,率先垂范,举贤任能,才能实现德厚民归。孔子说,“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论语·宪问》),强调为政者必须以德统才。季康子患盗,问于孔子,孔子说:“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论语·颜渊》)他理想中的统治者是由“内圣”而“外王”,否则,“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论语·卫灵公》)   最后,“仁者爱人”还包括以“仁”为道德原则的“能恶人”。孔子反对无原则的爱,称“乡愿”为“德之贼”(《论语·阳货)。他说,“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认为“乡人皆好之”不一定是有仁德的人,而“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才是真正有仁德的人。孔子主张“以德报德”,“以直报怨”,主要是基于社会道德需求和道德导向;从社会影响出发,他认为社会风气的好转不但要扬善,还要抑恶。   (二)仁者:修己以安百姓   孔子的仁者爱人思想贯彻到现实社会中,就是培养君子的理想人格,进而实现仁治天下。“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学而》),也就是说,孔子的道德思想是从培养“君子”的理想人格这一具体目标出发,而以“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礼记·礼运》)的社会目标为旨归的。   首先,“仁”是君子首要的德性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