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旁与侧隐窝注射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应用比较.docVIP

椎旁与侧隐窝注射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应用比较.doc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椎旁与侧隐窝注射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应用比较

椎旁与侧隐窝注射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应用比较   [摘要] 目的 比较椎旁与侧隐窝注射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00例,随机分为经椎旁注射组(Ⅰ组,n=100)和经侧隐窝注射组(Ⅱ组,n=100),用药均为消炎镇痛复合液。两组均结合针灸推拿等中医疗法,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安全性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Ⅰ组的有效率和优良率分别为90%和77%,Ⅱ组的有效率和优良率分别为92%和78%。两组的治疗效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Ⅰ组的神经激惹征发生率更少。结论 两组均可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并均可获得满意疗效,但经椎旁较经侧隐窝入路操作相对简单、容易掌握,且不良反应更少。   [关键词] 椎旁注射; 侧隐窝注射;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图分类号] R681.5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05-0039-03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 LDH)是疼痛科的常见病,其临床诊疗一直困扰医患。目前侧隐窝注射已广泛应用于LDH的治疗[1]。但侧隐窝注射靠近硬膜囊,易误入蛛网膜下腔而引起腰麻、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椎旁注射离硬膜囊相对较远,但注射液同样能够分布至硬膜外腔和神经根周围。故本研究旨在比较椎旁注射和经侧隐窝注射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自2009~2012年疼痛门诊确诊的LDH患者2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经椎旁注射组(Ⅰ组,n=100)和经侧隐窝注射组(Ⅱ组,n=100)。两组均注射消炎镇痛复合液。诊断标准: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CT和MRI确诊,符合:①神经性间歇性跛行;②影像学检查:X线片检查可有椎弓及椎间关节肥厚性变化,椎体后缘骨刺形成,椎间隙狭窄,椎弓根间距缩短。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另外符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外伤、慢性劳损等因素导致慢性腰痛史;臀部、髋部、腹股沟、大小腿内侧等放射痛,腰椎生理曲度消失,腰部活动受限;坐骨神经牵拉试验阳性,膝反射消失或减弱;CT 及MRI显示腰椎间盘突出,JOA评分7分,且无明显严重的马尾神经、脊髓损伤症状和体征。符合上述标准,依从??好,治疗期间未采用其他手术疗法,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考虑手术治疗;自觉症状明显且持续性加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椎小关节紊乱,脊柱先天畸形等手术指征明确者。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变部位、病程、治疗前改良的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分法(The Japanese orthopaedic society low back pain scoring method,简称M-JOA评分)[3]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x±s)   1.2 治疗药物   消炎镇痛复合液:2%利多卡因5 mL,甲钴胺针1.0 mg,复方倍他米松(得宝松)7 mg,生理盐水10 mL,共18 mL。行注射5~7 d/次,2~3次为1个疗程。术毕平卧30 min,给予口服抗生素预防椎管内感染。   1.3 手术过程   依靠腰椎CT和X线正侧位确定穿刺点、方向和深度。如有操作困难可在C臂机引导下进行。(1)Ⅰ组:患者俯卧位,确定距腰部棘突旁2~2.5 cm,用7号10 cm穿刺针垂直刺入,一旦触及同侧椎板外侧部位,稍退针且向外倾斜或一直进针超过椎板,针尖位于椎间孔外口。(2)Ⅱ组:根据突出层面所对应棘突间隙中点水平向患侧旁开0.8~1.5 cm,用1%利多卡因1 mL浸润至椎板,针尖垂直皮肤向外侧倾斜5°左右进针,遇骨质即为小关节,稍退针后调整进针角度,穿刺成功后回抽无血、无脑脊液,注入复合液2 mL,观察一刻钟后无各种不良反应,追加复合液15 mL。   1.4 针推疗法   麻醉后选T12~L3夹脊、风市、悬钟、丘墟、阿是等穴,毫针刺,诸穴平补平泻,得气后选腰部和下肢各1组穴位连接G6805-I 型电针仪,选用疏密波,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留针30 min。针灸15 min后行推拿按摩;俯卧位用掌根揉法,按揉腰背部和双下肢肌肉, 肘点法点揉大肠俞、肾俞穴、环跳、 承抉等穴位; 拇指点揉殷门、委中、承山、昆仑等穴位,上述操作重复4~5遍,俯卧位抬腿斜扳法进行斜扳;侧卧位侧扳法扳动腰部关节;拍打法拍打腰背臀部和下肢后侧面。   1.5 疗效评定   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pain scoring method VAS)[4]评价疼痛程度。VAS评分标准:0~10分,0分:无痛;3分以下:有轻微的疼痛,患者能忍受;4~6分;患者疼痛并影响睡眠,尚能忍受;7~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