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原住民发生态观光之效益.ppt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原住民发生态观光之效益

原住民發展生態觀光之效益 文獻回顧 薛瑛濃 文獻回顧 第一節 原住民的族群及分布 第二節 生態觀光 第三節 遊憩效益 原住民的族群及分布 台灣之原住民族屬於南島語系,在人種上屬馬來人。南島語族是世界上分佈最廣的民族,分佈地區西起非洲東南的馬達加斯加島,越過印度洋直抵太平洋的復活節島,北起台灣,南到紐西蘭。台灣是南島語族分佈的最北端,原住民共有十九個部族,在文獻上由其漢化程度,分類成平埔族和高山族。平埔族居住在西部平原地區,與漢人接觸已久,大多已漢化,已失去其固有語言文化;而高山族居住在山區及其附近,與漢人接觸較晚,漢化較淺,大部分保有其固有文化特質、語言及傳統習俗, 原住民的族群及分布 根據李亦園(1955)之文獻指出,平埔族可分為十族,人口約十餘萬,各族分布大致如下 凱達加蘭族(Hetagalan) 雷朗族(Luilang) 噶瑪蘭族(Kavalan) 道卡斯族(Taokas) 巴布拉族或稱拍瀑拉族(Papora) 貓霧揀族或巴布薩族(Babuza) 巴則海族(Pazeh) 和安雅族(Hounya) 拉雅族(Siraya) 邵族(Shao) 原住民的族群及分布 高山族依其分布地區與文化差異分為九族,人口約三十餘萬 泰雅族(Ataya) 賽夏族(Saisiat) 布農族(Bunun) 鄒族或曹族(Tsoa) 排灣族(Paiwan) 魯凱族(Rukai) 卑南族(Pnyuma) 阿美族(Ami) 雅美族(Yami) 生態觀光 生態旅遊(Eco-tourism)是二十世紀末興起的一股旅遊新浪潮,而「生態旅遊」一詞最初出現於1969 年,學者Hetzer 基於永續發展與經營的思考,開始呼籲文化、教育與旅遊業重新再思考遊憩之意義與觀光所造成的衝擊,提倡對當地文化與環境最小衝擊下,追求最大經濟效益與遊客最大滿足的旅遊活動。而「生態旅遊」一詞在國際上普獲共識及認同是在1990 年成立的生態旅遊學會(The Eco-tourism Society)和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 ,並正式提出一種兼顧自然保育與遊憩發展的旅遊活動-「生態旅遊」為開始。(黃躍雯,2000) 生態旅遊之定義 Ziffer(1989)將生態旅遊定義為一種旅遊的形式,在此種觀光活動下,遊客扮演的是一個非消費者的角色,融合在原野自然的環境資源間;並透過勞力雇用或其他方式,對當地保育活動及住民有所貢獻。 生態旅遊學會(The Eco-tourism Society,1991)為生態旅遊下了一個廣為各界接受的註解:「生態旅遊是一種具有環境責任感的旅遊方式,保育自然環境與延續當地居民福祉為發展生態旅遊的最終目標」。 生態旅遊之定義 亞太旅遊協會(Pacific Asia Travel Association,簡稱PATA)於1991 年在印尼巴黎島的年會上對生態旅遊的定義為:「基本上,是經由一個地區的自然歷史,及固有文化所散發出的一種旅遊型態」 Ceballos Lascurain(1992)定義生態旅遊:「Ecotourism 是到未受人為干擾或污染的自然區域進行特別目的之研究、讚賞及享受風景、野生動植物及文化之旅行。」 生態旅遊之定義 洪慎憶(1995)認為生態旅遊有別於大眾觀光的個體觀光,是一種地區性發展,以地方經濟、特色、生活為主之活動。可由需求、供給這兩方面加以分析,供給面是指由當地提供資源、服務,觀光需求活動所帶來的經濟繁榮歸當地居民所享有,經由合作的關係,使當地資源可以受到保存,並藉此獲得當地的保育經費,同時亦能維持觀光遊憩活動,為一種景觀資源的永續利用。 生態旅遊之定義 郭岱宜(1999)提到生態旅遊是一種旅遊的形式,主要立基於當地自然、歷史以及傳統文化上。生態旅遊者以精神欣賞、參與和培養敏感度來跟低度開發地區產生互動,旅遊者扮演一種非消費者的角色,融合於野生動物及自然環境間,透過勞力或經濟方式,對當地保育和原有居民做出貢獻;所以生態旅遊的概念不僅可以應用於保護區,其他以自然資源為立基的遊憩方式也都應注入生態旅遊的觀念。 生態旅遊之原則 Wight 於1993 年提出一些有關於生態旅遊的原則: (一)不可以損害資源,而且必須在注重環境敏感下發展。 (二)必須提供一手資料,合作且有益的經驗。 (三)必須有教育價值提供給當地社區、政府和非政府機構、產業及遊客(於旅遊前、後及途中)。 (四)必須結合所有參與者對相關資源本身的價值有一共同的認知。 (五)必須尊重資源原本的面貌,瞭解其有限性,及以供給為導向的經營管理概念。 (六)必須從促各方的了解及合作關係,包括政府、非政府機構及當地居民(於開發前及開發期間)。 (七)必須強調參與者道德上的責任及行為。 (八)必須提供有長期利益給資源本身、當地社區及產業(利

文档评论(0)

qiwqpu5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