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出景物的美.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怎样写出景物的美

怎样写出景物的美 内蒙古赤峰市元宝山区第一中学 张文君 对作文中的景物描写,很多学生都觉得犯难。本来很有美感的景物,到了他们笔下,就变得枯燥无味,美,不知跑到哪里去了。这种“眼前有景道不得”的原因何在呢?很简单:没有抓住景物的特征,因而就只能写出:“夏天的原野到处都是绿油油的,真美啊,我被深深地陶醉了。”诸如此类的句子,充其量你只谈了别人都有的生活经验——凡明眼人,谁还不知道夏天的原野是绿油油的呢?因而你“真美啊”的感受也就会被人看为故作多情,“我被深深地陶醉了”就无根无据,只能是无病呻吟,不会使读者受到什么感染。 这就要求写景时不能停留在“真美啊”的阶段,而应具体描绘出“怎样美”来,不能毫无根由地就“被深深地陶醉了”,而应告诉清楚读者什么把你给陶醉了。 怎样才能达到这种要求呢?平时,我们常用“千姿百态”“形形色色”等词去概括大千世界的纷繁事物,写文章,又要求写得“有声有色”。这都启示我们景物描写时必须突出景物的形、色、声才能把景物的独特性征表现出来。 下面,主要谈一谈景物形态、色彩的描写问题。 形态描写——千姿百态 形态,即事物的外观形状和表现形式,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最重要的因素。然而有些学生的景物描写,恰恰缺少了对景物形态的具体描绘,只是在文字中说出了所写的是什么事物。 例如,有的学生这样去写灯光: 屋里的灯光,照在窗外的草地上。 这样的笔墨,只写出了事物,而没有具体地描写出物态。如果抓住景物的特性稍加修饰,就会是另一种味道: 柔和的灯光,透过玻璃窗,静静地泻在窗外的草地上。 与前者比较,后者只是多用了“柔和”、“静静”、“透过”、“泻”几个修饰词,但其作用却是很明显的。它描绘出了灯光照出窗外的具体形态,比前者生动形象得多。 上例所描写的景物,自始至终是处于静止状态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静态景物,然而,丰富多彩的景物却常常是处于一种或位置、或方向、或表现形式的不断变化之中,这就是动态景物。 动态景物的描写,最重要的是要突出好一个“动”字。因此我们首先应重视动词在其中的作用。如《天山景物记》中有这样一句描写: 这飞泻下来的雪水,在山脚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这段文字,通过“飞泻”、“汇成”、“冲激”、“抛”、“形成”等动词准确地描绘出了雪水化为溪流及溪流之上水花飞溅的一系列动态景物特征。 景物动态描写还要清楚地展示出“动”的速度的长短快慢,这样,在描写文字里,就常常要有一些时间名词、副词及形容、比喻文字出现,请看下面两段文字: ①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象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朱自清《荷塘月色》) ②周围雪峰的红光逐渐消退,银灰色的暮霭笼罩着草原…… (碧野《天山景物记》) 这两段文字中的“象闪电般”、“霎时”、“逐渐”,都明确地展示了景物“动”的速度:或急剧,或疏缓,所描绘的景物就产生了影视里的那般效果。去掉这些词,无论你作怎样的努力,所描绘的景物总是给人一种幻灯似的感觉,“片”与“片”之间有一种间断感、突兀感。 对景物的动态描写,还要注意准确描写出景物“动”的过程中,那些前后表现形式有所不同的成分。如前面①例中叶子这个景色成分,“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而一阵微风吹过以后“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②例中,主宰周围环境的本是“雪峰的红光”,此时已变成了“银灰色的暮霭”。 总体看来,动态景物的描写比静态景物要难些。它所要展示的不是一个凝止不变的画面,而是一个系列性的画面不断进行更化而构成的综合景象。这就需要我们在动态景物描写时,必须抓住景物变化过程中各阶段的细部特征。这样,才可能有成功的形态描写。 色彩描写——五彩缤纷 形态之外,色彩(包括亮度)便是最能引人注意,给人以鲜明印象的物征了。我们平时也把景物称为“景色”,可见色彩与景物有着决然不可分割的关系。我们不妨打这样一个比方:无色彩的景物描写是黑白影片,有了色彩描写,才能使景物成为彩色影片,使人形色兼赏,完整地去感知事物之美。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景物的外观美是形与色的合体。二者不可分割,相承相补。 下面我们来看一段描写清晨山林的文字。 东方露出一片白光,初醒的山谷里缭绕着丝丝淡淡的雾气。太阳出来了,照耀着远山近岭。在高而明净的天空的背景下,山林笼罩在晨光中,浓渌里又染上了一层玫瑰红。淡淡的雾气散尽了,这别具特色的绿中又闪烁起无数细小而明亮的碎光。 早晨的光线,由于夜的反差与映衬,给人的视觉是十分鲜亮的,笼罩在晨光中的景色也别具一格。这里,无论是那“一片白光”、“淡淡地雾气”、“明净的天空”、“浓绿”里的“玫瑰红”、“别具特色的绿”中闪烁的“细小而明亮的碎光”,都抓住了清晨山林的色彩特征,使人读后能有一个鲜明的印象。体味之后,似乎能感受到那清晨山林的清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