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辛亥革命前十年清政府在东北地区应对措施.docVIP

辛亥革命前十年清政府在东北地区应对措施.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辛亥革命前十年清政府在东北地区应对措施

辛亥革命前十年清政府在东北地区应对措施   摘 要:辛亥革命前十年是中国社会最为动荡的十年。《辛丑条约》签订,清政府彻底变成“洋人的朝廷”;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垄断时期,掀起新一轮殖民争夺。此时的中国东北地区成为俄日英美等国家角逐的焦点。面对日益严重的东北边疆危机,清政府不得不采取措施加以应对。   关键词:辛亥革命前十年 东北地区 应对措施   一、“以夷制夷”的外交活动——联美以制日俄   清廷为了联合美抵制俄日在东北的势力,1908年11月,以答谢美退换庚子赔款的名义派唐绍仪赴美。此时的德国,面对东北地区错中复杂的国际关系,不想陷入孤立地位,有意联合美借以同俄日英等国抗衡。意图正中清政府下怀。因此,唐绍仪此次来美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引进美国资本,落实美对华贷款;二是实现中美德“三国同盟”计划。   日本鉴于中美关系密切,与美国达成谅解《罗脱高平》。声明“太平洋上商业自由和平发展;两国政策不含有侵略倾向;维护中国独立及领土完整,及该国内列强商工业之机会均等主义……”。[1]实际上,此次换文对美日关系没有改善,但对唐绍仪此行却是一个打击,因为美公开承认维护远东地区之“现状”,不仅使中美德“三国同盟”之事不便再议,也使对华贷款之事遇到不便。同时,北京传来消息慈禧太后与光绪帝先后病逝,宣统帝继承皇位,载沣以摄政王之名主,因唐是袁世凯亲信被召回国。所以唐之行的两个目标都流产,清廷联美以抵制俄日的外交活动宣布失败。   二、加强东北地区的边防   (1)政治上——改革东北行政体制   1905年,清廷裁撤奉天府和盛京五部,府尹五部的事务归将军管辖,完成奉天省事权的统一。1906年,徐世昌指出东三省需设置总督,“举三省全部应办之事悉以委之,除外交事件关系重要者仍令与外务部妥商办理外,其财政、兵政及一切内治之事,均令通筹总搅,无所牵制”[2]。1907年4月清廷下诏,裁撤盛京、黑龙江、吉林将军,建立奉吉黑三省。此次改革结束了东北两千多年的旗民双重体制,东北地区的政治体制纳入全国行省轨道,加速了东北近代化进程。   (2)军事上??—编练新军、加强地方防守   首先在奉天建立东三督练处,统一东北地区的军政,其次,编练新军,整顿东北水师。再次,东北当局还注重司法制度改革,建立新的警察制度。新政期间设立了巡警总局。成立讲武学堂、陆军学堂,培养军事才能,在中俄边境设立卡伦,形成防俄抵御体系。   (3)经济上——奖励工商业发展、鼓励垦荒、移民戍边   清政府加紧实行移民戍边,据统计,东北地区从1891年到1911年不到20年人口从500余万增到1,841万,而关内移民人口有1,000万。[3]垦荒方面以江省为例,“从1860到1903年,共放垦土地1,289,643晌,其中官荒地l,195,365晌,已耕地94,275晌;从1904至1911年,共放垦土地5,068,399晌,其中官荒地4,495,755晌,已耕地572,614晌”[4]。   (4)文化教育上——废科举、兴办新式学堂、奖励留学   以奉天省为例,1905年至1907年间,各类学校由49所增到1352所,在校学生由2469增到51018人[5]。仅1907年奉天一省的留日学生就达200余人。   三、缓解内部矛盾   (1)减租减息   光绪二十八年五月三日(1902年6月8日),“因遭受灾害,农业减产,清廷命缓征吉林三姓所属旗民光绪二十七年应征银谷租赋;免征吉林双城厅所属光绪二十七年及代征二十六年应征银谷租赋。”[6]光绪三十年五月十二日(1904年6月25日),清政府“免除江省光绪二十五年以前的民欠钱粮。”[7]宣统二年二月十九日(1909年3月29日),“因珲春商民罢市,延吉府知府电请吉林巡抚下令免征经过凉水泉分卡的粮食税,减半征收土货税。”[8]   (2)稳定物价   光绪二十八年六月十三日(7月17日),“为限制银价上涨,吉林府发布告示:自定银元随同银价涨落以来,近日银价忽然增涨,以致百物昂贵,实于市面大有关碍。并且拟定自本年六月初六日起,每银一两,定价三吊三百文,死后按照此价,只准跌落,不准增涨。”宣统元年(1909)夏,“长春府设立农产公司,由东三省官银号和吉林官贴局筹集资金,购买粮豆仓储,于青黄不接时销售,以调剂粮食市场。”[9]   (3)赈济灾民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1月4日,增祺等“奏请开办实官捐、衔翎封典贡监捐及代收七项常捐等,以资振抚东三省难民。”[10]宣统元年六月(1909年7月)下旬 ,“东北地区连降暴雨。吉林省内牡丹江、其塔木河、法河、牤牛河、松花江等江河陡涨,农安、奉化、怀德、额穆等地遭受严重水灾。清廷拨银6万两赈济吉林灾民。洮南府靖安县、开通县等地发生水灾,淹没耕地3万多垧,受灾民众2万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