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阿伦特爱哲学是原谅.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阿伦特爱哲学是原谅

阿伦特爱哲学是原谅   1924年的深秋,阿伦特来到马堡这座小城,带着对知识的渴望也带着对海德格尔神秘的哲学思想的憧憬,来到马堡大学,选修了他的课,很快她就完全被这位“思想王国里的神秘国王”的魅力俘获了,从此在海德格尔副教授眼里也出现了一位短头发、大眼睛的犹太美少女。那年,她18岁,他35岁。   1925年2月初,天空下着濛濛细雨,在海德格尔的邀请下,阿伦特来到导师的办公室。海德格尔细心地帮她脱下雨衣,看到了一个少女的腼腆和羞涩。海德格尔以他的健谈,打破了两人之间的尴尬,情景是:他兴致高昂地讲着他的哲学、宗教、家庭、社会、兴趣、爱好……而她只是用几乎听不到的微弱声音说着简单的“是”与“不是”。她深深地感受到了他的那种不可抗拒的巫师般的魔力,年轻的阿伦特需要爱,需要呵护和引导。   汉娜·阿伦特出生在德国科尼希贝格一个富裕的犹太家庭,7岁那年,阿伦特的父亲死于梅毒,她崇敬母亲,但母亲频繁外出,不是去疗养就是去看朋友,每次母亲走后,小阿伦特就会陷入无尽的等待、无穷的寂寞和无限的恐惧,生怕妈妈也一去不回。13岁时,母亲重新走入婚姻,这对阿伦特来说是一次不小的打击,此后与她分享母亲的爱的不仅有一个陌生男人还有那男人带来的两个姐姐,汉娜讨厌她们,但妈妈很喜欢。童年时的阿伦特感到若有所失、孤独无助、无人护佑,这个世界让她不知所措,但在别人面前她总是面带微笑,无比勇敢的模样,这让她筋疲力尽。所以她把海德格尔当作爱人、朋友、导师和保护神,向他诉说她童年和少年时代的恐惧,诉说她的惶惶不安和脆弱。而海德格尔在与汉娜相遇后,他那套已经建立起的自我存在秩序破碎了,他从一个连他自己都不知道的“所在”被带了出来,继而破坏了他曾战战兢兢、不敢越雷池一步的受尊敬的社会与学术圈子的基本规矩。   几天后,他以“亲爱的阿伦特小姐”抬头,写下了一篇激情的信,正当她受宠若惊时,第二封以“亲爱的汉娜”抬头的信随后赶到,这一次她放弃了羞涩,勇敢地做出了心灵的回应。很快,位于大学附近一座阁楼上的阿伦特寝室里,两人开始甜蜜的热恋。   但对于??个有家庭且更在乎个人名誉的海德格尔来说,和阿伦特在一起的浪漫和激情只能在黑暗中生存,根本无法像一般情侣那样让恋爱在美丽的校园绽放。社会的道德、世俗的名誉与家庭的责任,都让他在这段甜蜜的爱恋中小心翼翼,他也知道如何把握尺度,知道什么时候适可而止。   海德格尔规定:他们之间的情书都要用密码来写;约会必须秘密接头,她不能迟到半秒钟;相约信号也极为严格,窗子敞开表示有机会,开着门暗示有危险;开几下灯表示无人,关几下灯表示有人……他和她在小木屋里频繁地交往着,他要求她隐忍,她默默地接受;他在说,她在听;他要她来,她来;他要她走,她走。她就顺从这些苛刻的安排,甚至在最狂热的爱中,她也不向他提出任何要求。这期间,他灵感喷发,写出了让他闻名世界的著作——《存在与时间》。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也没有不散的情人。三年后的1928年6月,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出版,马堡大学聘请他为正教授。他曾把《存在与时间》的写作归功于阿伦特的激情,而这本书带来的成功也终结了他与阿伦特的恋情。事业、名誉永远是第一位的,他不会为了爱情而耽误他的写作生涯和世俗成功。   他以一封信打发了她。   阿伦特没有怨言地离开了,即使再痛苦再失望,生活还得继续走下去。汉娜离开马堡,来到海德堡,师从雅斯贝尔斯攻读博士学位,但在她心里根本无法摆脱海德格尔。在求学期间,只要海德格尔想见,汉娜·阿伦特就会放下手中的工作,不顾一切地去和他约会。   20世纪20年代的海德堡是一个政治气息淡薄而学术氛围浓厚的城市。如果说阿伦特在马堡遇上了她所崇拜的天才海德格尔,那么她在海德堡则找到了真正的精神导师雅斯贝尔斯。在雅斯贝尔斯这里阿伦特学到了在此之前所不知道的一种人生态度,即彻底的理性和坦诚。以前,阿伦特不愿与人交往,总是刻意疏远人,现在改变已往的思维方式,用一颗坦诚、真心去与人交往,所以,她总是游刃有余地和任何人打交道。   1928年,她完成了博士论文的写作,在这篇名为《奥古斯丁爱的概念——一种哲学的阐释的尝试》博士论文中,汉娜倾注了很多个人情感,在论文中似乎她总是寻找她与海德格尔感情中所缺乏的部分。此时,阿伦特22岁。   纳粹上台后,1933年4月21日,海德格尔当选弗赖堡大学的校长,很快加入了纳粹党,帮着迫害犹太人,过着无比风光的生活。而此时的阿伦特在困苦中流亡着,因为对于犹太人而言,当时的生活意味着无尽的磨难和恐惧,生存处境空前恶化。排犹反犹思潮的泛滥,流亡、飘泊的生活,激发了阿伦特对政治的兴趣。   1936年,流亡巴黎的阿伦特结识了海因里希·布鲁希尔,共同落难在集中营中,在这里,他们结了婚。直到此时,阿伦特才真正从心理上走出海德格尔的阴影——在感情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