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非融合性棘突间弹性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早期疗效观察
非融合性棘突间弹性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早期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 研究非融合性棘突间弹性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早期疗效,以期为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09年1月~2012年1月来本院骨科进行住院治疗的10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治疗组给予非融合性棘突间弹性固定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腰椎融合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非融合性棘突间弹性固定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手段在腰椎退行性疾病治疗中早期疗效可靠。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非融合性棘突间弹性固定;手术时间;疗效
[中图分类号] R68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2(c)-0070-02
腰椎退行性疾病是脊柱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其中以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等在临床工作中最为常见,近年来随着外科治疗技术的提高,对于其的治疗除了解除神经压迫外,重建腰椎病变节段的稳定性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椎管减压加腰椎融合术已目前是治疗退行性腰椎病变最主要的手段之一,但是实际临床工作中,脊柱融合术在临床工作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融合术可以导致相邻的节段退行性病变加速,从而导致患者不得不再次进行翻修手术[1-2],因此近年来学者提出非融合腰椎固定理念,其中非融合性棘突间弹性固定装置是非融合腰椎固定理念代表之一,为此本研究采用非融合性棘突间弹性固定治疗6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月来本院骨科进行住院治疗的10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下列标准:腰腿痛症状和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而且经正规保守治疗效果不理想,无明显手术禁忌证。100例患者按照数字表随机分组的方案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治疗组,男性28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53.3±12.4)岁;其中,椎间盘突出23例,腰椎滑脱9例,椎管狭窄18例。对照组,男性29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55.3±13.6)岁;其中,椎间盘突出25例,腰椎滑脱8例,椎管狭窄17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患者采取俯卧位,后正中切口入路。双侧椎旁肌进行剥离,并充分显露相应节段椎板及关节突,在 C 臂机透视下再次确定间隙位置正确,确定正确后进一步显露小关节外侧,并且在椎间小关节上关节突外缘和椎间小关节上横突中线连线的交点置入椎弓根钉,随后髓核摘除突出的椎间盘。治疗组采用非融合性棘突间弹性固定进行治疗:在完成后确认加压充分,在保持腰椎前凸位和脊柱轻度分离的状况下,测量所寻椎间管状袖套长度所需要的长度,并进行截取,随后将 PET 绳索套入聚酯套管和上下椎弓根螺钉间,收紧 PET 绳索后以小螺钉索牢。对照组采用腰椎融合术:扩大侧隐窝及神经根管,对明显椎间盘突出者行椎体间植骨融合,如果椎间盘突出不明显则行后外侧横突间和关节突关节植骨融合,最后进行钛金属连接棒固定装置的安装,放置引流管,关闭切口。
1.3 疗效评定标准
优:腰腿痛症状完全缓解,能参加日常活动;良:症状解除,参加日常活动,但有轻微的残余症状;可:主要症状解除,有轻度残余腰腿痛麻。劳动时加重,能参加日常生活。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采用VAS评分、ODI评分评价患者疼痛及日常生活功能障碍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经过专人校对后输入SPSS 11.5 建立数据库,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以P 0.05),详见表1。
2.2 手术优良率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评定为优、良、可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2。
3 讨论
腰椎退行性疾病以往的治疗主要是对神经根的压迫进行解除和减压,并针对相对于的节段利用植骨融合内固定的方式对脊柱的稳定性进行重建,但是节段融合术后会导致相应节段发生继发不稳定,使融合术邻近节段出现椎体间活动度代偿性增加,从而引发继发性椎管狭窄、关节突关节退变等并发症,使患者再次接受手术的比例明显增高[3],因此。由于融合固定存在以上诸多的缺点,因此有许多学者提出非融合腰椎固定理念,非融合性棘突间弹性固定装置是目前临床较多采用的固定装置之一[4],
但是对于非融合性棘突间弹性固定装置的国内研究报道较少,国外研究结果临床疗效评价各不相同,Wiseman CM等[5]研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