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面横裂修复方法与修复效果关系分析
面横裂修复方法与修复效果关系分析
[摘要]目的:通过对不同手术方法修复面横裂病例的术后分析,希望找到一个面横裂修复的较为理想方法。方法:收集本科2010~2012年的17例面横裂患儿资料,年龄3个月~1岁,全麻下采用粘膜直线法,肌层功能修复,皮肤对偶三角交叉皮瓣修复7例;粘膜及皮肤均用对偶三角交叉皮瓣修复5例;粘膜及皮肤均为直线法修复5例。结果:所有病例伤口愈合良好,无口角裂开。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患儿两侧口角位置基本对称,形态良好,瘢痕收缩不明显,粘膜及皮肤均为直线法修复5例中有2例皮肤可见轻微线状凹陷。粘膜及皮肤均用对偶三角交叉皮瓣修复5例,其中3例术后1周左右口内粘膜创口部分充血糜烂。结论:面横裂采用粘膜及皮肤均用对偶三角交叉皮瓣修复方法稍为复杂;粘膜及皮肤均为直线法修复,皮肤可能会出现线状凹陷;粘膜直线法、肌层功能修复、皮肤对偶三角交叉皮瓣修复效果良好,简单实用。
[关键词]面横裂;直线法;对偶三角交叉皮瓣法;修复重建
[中图分类号]R7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3)06-0635-03
先天性面横裂是一种颅颌面畸形,临床上较为多见,通常为第一、二鳃弓发生而来,可有其他结构异常伴随的畸形,面横裂全国发生率为0.2~0.3/万,男性和女性发生率均为0.20/万,其中53.6%伴有耳部异常。先天性面横裂的治疗方法是手术修复,通过手术恢复患儿的正常面部形态及功能。先天性面横裂手术方法众多,查阅相关文献,主要有采用直线法或对偶三角交叉皮瓣修复等方法,对偶三角交叉皮瓣又称“Z”成形术。现就我科收治的2010年1月~2012年12月的17例患者,分别采用粘膜直线法、肌层及皮肤对偶三角瓣修复,粘膜及皮肤均用对偶三角交叉皮瓣修复,粘膜及皮肤均为直线法修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收集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口腔颌面外科病房进行先天性面横裂修复治疗的患儿17例(男10例,女7例),年龄3~12个月;其中左侧9例,右侧6例,双侧2例。17例患儿中有15例伴有程度较轻的面部软组织畸形,颌骨畸形不明显,6例伴有附耳,2例伴有多指。裂隙长度在1.5cm以内。
1.2 手??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使用3种不同的手术方法。采用粘膜直线法、肌层及皮肤对偶三角瓣修复7例:粘膜及皮肤均用对偶三角瓣修复5例;粘膜及皮肤均为直线法修复5例。
1.2.1 定点:首先精确确定患侧的口角位置。双侧面横裂患儿白瞳孔向下的垂直线与唇水平线交点即新形成口角的位置;单侧面横裂患儿参照健侧口角位置定点(如图1),即先定健侧口角点“1”,两侧唇峰点“2”和“3”,在患侧口角的唇红皮肤交界处定点“4”,在患侧口角的上唇红与皮肤交界处定点“5”,使“1”-“2”的距离与“3”-“5”的距离相等;同时,根据面中线与下唇的交点“6”,在患侧口角的下唇红与皮肤交界处定点“7”,使“1”-“6”的距离与“6”-“7”的距离相等。如采用直线法,则在唇红缘“4”-“5”及“4”-“7”连线处切开;如采用对偶三角瓣法修复,则在患侧上下唇设计两个等边长的三角瓣。
1.2.2 切口:沿裂隙及连线作切口,切开皮下及肌层,将裂隙上、下缘红唇粘膜翻起,向口腔侧,游离上、下口轮匝肌,如为皮肤对偶三角瓣法,则形成肌层及皮肤对偶三角瓣法,如粘膜对偶三角瓣法,则患侧上下唇粘膜形成对偶三角瓣法。
1.2.3 缝合:如采用直线法修复,先缝合粘膜,再缝合上、下口轮匝肌或和颊肌,仔细修整后,形成圆钝自然的口角,再直线缝合口角及外侧皮肤。如采用对偶三角瓣法修复,先缝合粘膜,再将上、下口轮匝肌对位缝合,最后将皮肤对位缝合。
1.3 典型病例:某女,4个月,因“右侧面部口角畸形4个月”来诊入院。体查:体重6.5Kg,心肺未见异常,颌面部皮肤无红肿,无溃疡,右侧口角外侧横向裂开约1.0cm(如图2),双侧耳廓畸形,右侧外耳道孔缩小。诊断:右侧面横裂;双外耳畸形。查无手术禁忌证,送手术室行“右侧面横裂整复术”。定点如图3,缝合后如图4,术后2个月如图5~6。术后双侧口角基本对称,效果满意。
2 结果
所有病例伤口愈合良好,无口角糜烂及裂开。随访6月以上,患儿在安静时双侧口角基本对称,哭闹时两侧口角运动基本对称,形态良好,瘢痕收缩不明显。采用粘膜直线法,肌层及皮肤对偶三角瓣修复和粘膜及皮肤均用对偶三角瓣修复患者患侧面部丰满,无线状凹陷;粘膜及皮肤均为直线法修复5例中有2例皮肤可见轻微线状凹陷。粘膜及皮肤均用对偶三角交叉皮瓣修复5例,其中3例术后1周左右口内粘膜创口部分糜烂、充血,但均无明显裂开,术后1个月以上复查创面均无充血糜烂,无明显瘢痕。
3 讨论
3.1 方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