鞘内注射甲泼尼松龙治疗急性期多发性硬化疗效观察.docVIP

鞘内注射甲泼尼松龙治疗急性期多发性硬化疗效观察.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鞘内注射甲泼尼松龙治疗急性期多发性硬化疗效观察

鞘内注射甲泼尼松龙治疗急性期多发性硬化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 探讨鞘内注射甲泼尼松龙治疗急性期多发性硬化(MS)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56例急性期M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观察组采用鞘内注射甲泼尼松龙治疗,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甲泼尼松龙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5、10、15 d的Kurlike扩展致残量表(EDSS)评分减少值、平均住院总费用、日均住院费用、住院天数、药品比例、复发率、复发间隔时间及不良反应。 结果 治疗5 d,观察组的EDSS评分减少值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急性期多发性硬化;甲泼尼松龙;鞘内注射;静脉滴注   [中图分类号] R74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8(c)-0084-03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以中枢神经系统(CNS)白质炎性脱髓稍病变为主要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1],是由T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炎性反应,细胞因子(CK)参与MS发病机制的重要环节[2]。MS临床表现比较复杂,体征多于症状是MS的重要临床特征,一个或多个肢体局部无力、麻木、刺痛感或单肢不稳、单眼视力丧失或视物模糊、轻微截瘫、平衡障碍和感觉缺失等是MS比较常见的首发症状。20~40岁是MS的发病高峰期,好发于女性;复发率及致残率高[3]。药物治疗是MS的主要治疗方法,主要有对症治疗和免疫调节治疗两种。对于疲劳、麻木、疼痛以及神经源性膀胱症状的患者主要采取对症治疗;而对于MS的治疗主要采取免疫调节治疗,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是免疫调节治疗的药物之一,也是最为有效的药物之一。在MS的急性复发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能够快速控制MS的炎性反应、缩短病程。但需要全身用药,且血药浓度低,大部分患者对激素不敏感,还需长期用药,这会引发很多不良反应的发生和激素的依赖性[4]。本文旨在探讨鞘内注射甲泼尼松龙治疗MS的临床优势,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现将本院收治的56例急性期MS患者分别采用鞘内注射甲泼尼松龙和静脉滴注甲泼尼松龙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比较,并分析其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6例急性期MS患者均为本院2010年2月~2012年6月所收治,均符合Poser(2004)诊断标准[5],并排除合并有严重感染、糖尿病、结核及严重脏器功能不全者。其中,男22例,女34例;年龄18~59岁,平均(36.3±11.4)岁;病程3个月~11年,平均(4.2±3.6)年;病变部位:大脑半球31例,脑干5例,小脑7例,脊髓13例;病灶个数为2~15个,平均(9.0±2.2)个;发病次数为1~9次,平均(4.1±1.2)次;Kurtzke扩展致残量表(Kurtzke expanded disability status scale,EDSS)评分为1.5~8.0分,平均(4.90±1.65)分。将5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观察组采用鞘内注射甲泼尼松龙治疗,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甲泼尼松龙治疗,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变部位、病灶个数、发病次数及EDSS评分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常规通过腰穿、测压、取脑脊液化验后,缓慢鞘内注射甲泼尼松龙40 mg+生理盐水5 ml,每3天1次,注射3次;从最后一次鞘内注射次日起改为口服泼尼松60 mg/d,每周减5 mg。对照组则缓慢静脉滴注甲泼尼松龙1000 mg+250 ml生理盐水,于2 h内滴完,连续滴注5 d后改为口服泼尼松60 mg/d,常规逐渐减量。   1.3 疗效评价   参照Kurtzke的EDSS,分别于治疗后5、10、15 d进行评分,将对治疗的反应分为4级,显效:EDSS评分下降≥2.0;有效:EDSS评分下降0.5~1.5;无效:EDSS评分治疗前后无改变;恶化:EDSS评分增加。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两组复发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1)。   2.2 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总费用、日均住院费用、住院天数及药品比例的比较   观察组的平均住院总费用、日均住院费用、住院天数及药品比例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当前有研究显示,MS的发病机制与自身免疫调节紊乱有关,因此免疫调节是临床上最常应用的治疗MS的手段[6-7]。由于肾上腺皮质类固醇有免疫抑制调节以及减轻炎症反应的作用,是目前治疗MS急性复发期的首选药物[8],它可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