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湿热证辨治思路ppt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温病湿热证辨治思路ppt课件

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舌白不渴,脉弦细而濡,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状若阴虚,病难速已,名曰湿温。……三仁汤主之。 若冒雨露,湿留太阴肌表,发热自汗,不渴不饮,舌苔灰白粘腻,身虽热不欲去衣被者,宜解肌和表。如桂枝、秦艽、紫苏、苓皮、半夏、陈皮、姜衣之属。 ②发汗祛湿 外感湿热,邪尚在卫表或肌表、或刚由口鼻走中道,表阳受郁时。 以微微有汗为度。 “若治风湿,发其汗,但微微似欲出汗者,风湿俱去也” “此论外感之湿邪,著于肌躯者也,……治法原宜于表散,但不可大汗耳,更当察其兼症,若兼风者,微微散之,兼寒者,佐以温药,兼热者,佐以清药” 发汗不是非用辛散不可,有时通过调畅气机,也能达到此目的。 应注意哪些事项? ③通便祛湿 “下之则洞泄” 湿未结于肠道,下之无益 湿邪易困耗中阳,若苦寒攻下,中阳更损,遂致洞泄不止。 禁下的理由? ③通便祛湿 湿热之邪结于阳明胃与肠道,气机滞阻,致大便不通或溏垢不爽者 湿已完全化热,燥结于阳明 “三焦不得从外解,必致成里结,里结于何,在阳明胃与肠也,亦须用下法,不可以气血之分,就不可下也” 什么情况该下? ③通便祛湿 湿热证下之目的 ——导邪外出 ——通滞调畅气机 “此多湿邪内搏,下之宜轻,……湿温病大便溏为邪未尽,必大便硬,慎不可再攻也,以粪燥为无湿矣” —— “轻法频下” ——大便由溏转为成形及由不通或粘滞不爽转为通畅为度 湿热证下法的特点是什么? 【病例2】 老年男性,因急性阑尾炎手术,术后2天仍发热不退,小便及腑气不通,胸闷息高,脘腹胀满,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 热蒸湿动讲述养阴化腻苔的病例 * 讲述红斑狼疮女孩水肿治疗病例 听弹琴 泠泠七弦上, 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 今人多不弹。 温病湿热证辨治思路 ——吴智兵 前言 湿热病证多发。朱丹溪:“六气之中,湿热为病,十居八九” 湿热证病机复杂。薛生白 :“热得湿而愈炽,湿得热而愈横,湿热两分,其病轻而缓,湿热两合,其病重而速” 湿热证治疗矛盾。吴鞠通:“徒清热则湿不退,徒祛湿则热愈炽” 一、证候特点 以气分证候为主 很少单独卫分证 鲜见湿热入营血,但可化燥化火后深入营血,或气分湿热未解而邪热深入营血。 后期既可出现温病伤阴的表现,有可出现伤阳的表现。 二、辨治思路 以治热为主还是以治湿为主 分解湿热 治湿为主还是治热为主? 治湿为主还是治热为主? 还应考虑哪些因素? ▲湿、热的偏盛 ▲辨湿邪是本邪还是标邪 多数情况下应以治湿为侧重点 病例1:不明原因发热伴昏迷 患者刘某,女,69岁,湛江人,09.06.10初诊。病历号:253237 主诉:发热5月余,昏迷半月。 患者于09年1月初因发热、咳嗽、气促在当地医院住院,经抗感染治疗后好转出院,1周后因慢性腹泻行肠镜及活检后又开始出现低热(37-38℃),伴畏寒,轻微咳嗽,在当地治疗无效,2月余后体温逐渐升高至38℃以上,多家医院住院,多项检查均不能明确诊断,试用多种治疗方法不能缓解,体温渐升高达40℃以上,时伴寒战,5月24日开始昏迷,后出现呼吸心跳暂停,经抢救后生命体征不稳定转入ICU ,持续高温满体温表,要求中医会诊。 病例1-中医会诊 患者高热,神昏,汗多而秽浊,大便稀溏,舌淡红苔厚腻微黄,脉滑数。 予三石汤合菖蒲郁金汤加减治疗,每日一剂,鼻饲2次。 三天后,体温控制在38-39℃,可停用呼吸机,仍昏迷,要求转我院治疗。 病例1 入院症见:发热,昏迷,时见肌肉抽动,呼吸急促,喉间痰鸣,汗多粘腻,气管切开插管,留置胃管、尿管。舌淡红,苔厚浊腻,脉滑数。 体检:T 38.8℃ P 127次/分 BP 140/100mmHg R 35次/分 SpO2:98%。患者呈中-重度昏迷状态,双肺呼吸音粗,满布鼾音及粗湿啰音。心率127次/分,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Glasgow评分3分,双侧瞳孔等大等圆,Ф约1.5mm,对光反射迟钝,角膜反射存在,头眼反射阳性,颈稍硬,四肢肌张力下降,四肢腱反射消失,病理征未引出,疼痛刺激无反应。 病例 中医诊断:湿温病(湿热蒙蔽清窍) 西医诊断:1.不明原因发热 2.肺部感染3.心肺复苏后缺血缺氧性脑病 4.高血压病2级 极高危。 入院后继续以菖蒲郁金汤合三石汤加减,治疗约1周效果不显 分析湿热证的来路,分辨湿邪的标本属性 ——“积湿成热” “热从湿中而起,湿不去则热不除也” “热从湿中而出,当以湿为本治” ——热蒸湿动 “夫诸湿者,湿为土气,火热能生土湿也,……湿病本不自生,因于火热怫郁,水液不能宣通,即停滞而生水湿也” ——湿热本自来 病例1-中医治疗经过 经讨论,改以温化痰湿为主,以小青龙汤、东垣清暑益气汤加减,效果较著,体温可下降到38 ℃以下,有时能接近37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