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开展心脏起搏的艰难历程国产起搏器风雨30年上海复旦课件_2.ppt

早年开展心脏起搏的艰难历程国产起搏器风雨30年上海复旦课件_2.ppt

  1.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早年开展心脏起搏的艰难历程国产起搏器风雨30年上海复旦课件_2

早年开展心脏起搏的艰难历程 国产起搏器 风雨30年 上海复旦大学 方祖祥 上海瑞金医院 钱剑安 第十五届中国心律学大会 暨中国心律学会成立30周年庆典 2011-7-1 北京 1958年Furman等 从静脉插入导 管电极进 行心内膜起搏 从而促 进了心脏 起搏技术的临床应用 -----2006.2 (74) 1960年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开展了心脏起 搏的动物实验研究 1962开創了我国人工心脏起搏的先河 1962年上海第一人民医院霍栾锵,方作平,颜和昌,刘忠豫医师,首次将自行研制的体外起搏 器(由继电器厂研制 写字台大小通过导线经皮接至病人心脏,病人活动受限 )用于临床,抢救一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频发阿斯综合征患者 今天 我们应该学习与怀念他们的勇气与創新精神 1963年5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再次应用自行研制的经胸固定频率式心脏起搏器 成功抢救了1例窦房结功能衰竭反复阿.斯综合征发作患者王锡献(用闸流管取代继电器,并用体外与体内线圈的耦合传输起搏脉冲电能,进行感应式起搏,体积缩小至保健药箱大小,病人可以携带走动 ) 延长了患者的生命达12年之久,这是国内第1例应用起搏器抢救成功的患者。 1963.5.12上海广慈医院(现瑞金医院) 采用心外膜感应式起搏手术,病例如下: 缪xx,男性51岁,住院号77579.阵发性晕厥10年于63.5.4第一次入我院.在上海、南京多家医院曾诊断为“精神病”“癫痫”. 发作时心电图示“间歇性III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室率32次/分”,有时呈“室速、室扑、心室停搏”. 经药物(Isuprel)抢救后于1963.5.12行心外膜感应式起搏手术.左前胸皮下放置感应线圈 自己设计频率电压可调的起搏器 1964年江苏新医学院黄元铸朱思明与南京幸福无线电厂 研制“南京JP.1型” 固定频率心脏起搏器, 并采用经胸放置心外膜电极方法治疗1例房室阻滞病人,获得成功 1971年又成功研制了可调频率和输出强度的“南京JB.2型” 心脏起搏器,应用于临床 七十年初 上海第一人民医院刘忠豫,中山医院江圣扬医师、复旦大学方祖祥、伍于添老师又将由闸流管放电驱动的感应式缩小为由晶体管驱动的射频感应式起搏器,使体外起搏器的尺寸缩小到了香烟盒大小. 革命动乱年代自发组成了起搏协作组 1972年1月 市一医院刘忠豫 中山医院江圣扬 瑞金医院钱剑安 复旦大学方祖祥 第二医学院龚镇楠 胸科医院施苗吾 自发组成了起搏协作组,联合攻关研制了体外可调(固定)频率起搏器及心内膜导管并应用于临床。 与此同时 上海第三人民医院(现仁济)郑道声医师 与上海医电厂康殿邦工程师合作也相继设计试制成功体外固定频率式起搏器,开始了临床应用。 并以上海协作组名义一起参加了1973年在南京召开的首届全国冠心病学术会议,向全国同仁介绍了起搏治疗心动过缓的新理念 在此会上也看到了: 江苏省工人医院(现省人民医院)黄元铸、马文殊、王敬良医师与南京无线电厂高汉良工程师等研制体外可调频起搏器的成果. 他们(当时称江苏新医学院)已于1964年用自行研制的(南京JP-I型)固定频率起搏器,采用开胸放置心外模电极抢III度房室传导阻滞获得成功 因此上海、南京在我国起搏事业上起了先起一步的作用 在当时经济困难,物资短缺,技术落后,尤其三年自然灾害及文化大革命特殊形势下,这是艰难的起步。 在哈医大一院 黄永麟医师积极开展研究, 于72年研制成JB-H1型可调频率体外起搏器 于73干3月用于临床 其后北京、天津、西安、重庆也开始了研发与应用起搏技术的工作. 301医院的朱中林 北京阜外的孙瑞龙 王方正 天津总医院的周金台 王志毅 哈尔滨医大的黄永麟 苏医附一的蒋文平 汪康平 南京廖銘杨 西安医大的黄诒焯 崔长琮等教授,医师都对发 展我国早期的起搏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73.5月上海正式成立了上海市心脏起搏器协作组,由下列人员组成:

文档评论(0)

2017m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