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针皮内针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耳针皮内针课件

第五章 三棱针、皮肤针、皮内针、 火针、芒针、鍉针 《灵枢?九针十二原》记载:“宛陈则除之。” 对于久病有瘀滞者,祛除恶血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古称刺络法或刺血法,现代又称放血疗法。 一、三棱针针具 全长6.5cm, 针柄不锈钢圆柱形, 针身三棱形,针尖三面有锋刃。 二、操作方法 (一)持针姿势 一般以用拇、食两指捏住针柄中段,中指指腹紧靠针身的侧面,露出针尖3~5mm 。 (二)常规消毒 (三)刺法操作 1.点刺法 用三棱针点刺腧穴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1)剌前,在被刺部位或其周围推、揉、挤、捋等,使局部充血。 (2)常规消毒 (3)点刺时,用一手固定被刺穴位,另一手持针,露出针尖3~5mm,对准所刺穴位。 (4)快速刺入,快速出针,放出适量血液或黏液。 用于指趾末端、背部、耳穴等。 1.点刺法 2.刺络法 是用三棱针点刺血络出血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1)剌络前,可在被刺部位或其周围用推、揉、挤、捋等方法,四肢部位可在被刺部位的近心端以止血带结扎,使局部充血。 (2)刺络时,用一手固定被刺部位,另一手持针,露出针尖3~5mm对准所刺部位。 (3)快速刺入后出针,放出适量血液,松开止血带。 2.刺络法 3.散刺法 在病变局部及其周围进行连续多点点刺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用一手固定被刺部位,另一手持针在施术部位点刺多点。根据病变部位大小的不同,由病变外缘环形向中心点刺,可针10~20针,以促使瘀血或水肿的消除。 用于局部瘀血、血肿或水肿、顽癣等。 3.散刺法 4.挑刺法 也称针挑法。是以三棱针挑断穴位皮下纤维组织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1)用一手固定被刺部位,另一手持针以15°~30°角刺入一定深度后. (2)上挑针尖,挑破皮肤,并挑断皮下部分纤维组织,然后出针。 (3)覆盖敷料。 多用于阳性反应点或阿是穴,以治疗肩周炎、失眠、胃脘痛、颈椎病、支气管哮喘、血管神经性头痛等。 三、临床应用 (一)适用范围 三棱针刺络放血具有通经活络、开窍泻热、消肿止痛等作用,适应范围较为广泛,凡各种实证、热证、瘀血、疼痛等均可应用。 目前较常用于某些急症和慢性病,如昏厥、高热、中风闭证、急性咽喉肿痛、中暑、顽癣、扭挫伤、头痛、肩周炎、丹毒、指(趾)麻木等。 (二)注意事项 1.对患者要做必要的解释工作,以消除思想顾虑,尤其是对放血量较大者。 2.严格消毒,防止感染。 3.操作时手法宜轻、宜稳、宜准、宜快,不可用力过猛,防止刺入过深、创伤过大,损害其他组织,更不可伤及动脉。 4.对体弱、贫血、低血压、妇女怀孕和产后等,均要慎重使用。凡有出血倾向和血管瘤的患者,不宜使用本法。 用物准备: 治疗盘 消毒三棱针 弯盘 棉签 碘伏 必要时备止血带 体位准备: 安全可变动舒适体位 部位准备: 手指或足趾末端、四缝等 注意事项 *解释(小儿有家长陪同) *体位舒适、安全、固定 *注意无菌 *手法轻、稳、准、快 *结束后适当包扎 法于《内经》半刺 浮刺 毛刺 扬刺 属于丛针浅刺法 理论基础 : 皮部--经络--脏腑 一、针 具 多枝毫针、 梅花针、 七星针、 十八罗汉针。 二、操作方法 (一)持针姿式 软柄:将针柄末端置于掌心,拇指居上,食指在下,余指呈握拳状固定针柄末端。 硬柄:用拇指和中指挟持针柄两侧,食指置于针柄的上面,无名指和小指将针柄末端固定于大小鱼际之间。 (二)叩刺方法 腕部弹力 (三)刺激强度 1.弱刺激:用力稍小,皮肤仅现潮红、充血,患者无疼痛感觉为度。适用于头面部、年老体弱、小儿,以及病属虚证、久病者。 2.强刺激:用力较大,以皮肤有明显潮红,并有微出血,患者有明显疼痛感觉为度。适用于压痛点、背部、臀部、年轻体壮患者,以及病属实证、新病者。 3.中等刺激:用力介于弱刺激与强刺激之间,以局部有较明显潮红,但不出血,患者稍觉疼痛为度。适用于多数患者,除头面五官等肌肉浅薄处,其他部位均可选用。 (四)叩刺部位 1.循经叩刺 颈项背腰骶部(督脉 膀胱经)-整体肘膝以下-沿经 2.穴位叩刺 所治病证相关穴位,主要是特定穴、华陀夹脊穴、阳性反应点 、指趾末 3.局部叩刺 散刺——病变局部 围刺——头面五官疾病 关节病变、局部扭伤、顽癣 三、适应范围 1、痛证:头痛、腰痛、肋间神

文档评论(0)

2017m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