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反战思想浅析.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老子》反战思想浅析

《老子》反战思想浅析   摘 要:《老子》作为一部伟大的哲学著作,包含了丰富的思想。反战思想就是其中的一部分,从他所处的历史背景就可以看出他产生反战思想的客观条件,此外从它的内容中也可以分析出其反战思想的内涵。很多学者也认为它不是一部兵书,原因是老子的道与战争相违背,除此外从老子的战争观也可看出老子是坚持反战的。   关键词:反战 兵书 道 战争观   《老子》作为一部哲学著作,其思想博大精深并且备受人们关注。在春秋时代,战事频发,迫使人们不得不对“战争”这一重大社会现象进行思考。生活在这一时代的老子,更是责无旁贷了。他的《老子》一书渗透了他的反战思想,这一点为多数学者所认同。   王力先生在《老子研究》中指出:“或疑《老子》为兵家言:兵家所谈多攻城略地之术,老子斥争、非战,即战矣亦唯为客而不为主,退尺而不进寸;有城可攻而不攻???有地可略而不略,此其异一也。兵家尚智用术,《老子》弃智忘术,此其异二也。兵家或作老子语,老子必不作兵家语。盖一尚自然,一重功利,其根本观念既异,何由得其同哉?老子以非战为要义;其不得已而战,战而胜乃余义耳。世人不知戒争而独昧昧然强木覃其战胜之术。弃其要义,宝其余义,诚所谓买椟还珠者已。”[1]李泽厚先生虽然承认《老子》“与兵家有密切关系”,但是,“《老子》本身并不一定就是讲兵的书”,决不能说“《老子》书的全部内容或主要论点就是讲军事斗争的”[2]。古棣、周英先生承认“老子那里有战术思想,也有一定的合理性”,但老子同《孙子兵法》相比,只是“纸上谈兵”,又过于“简单、抽象”,故“把老子作为兵学家,大讲老子兵学,那是不对的”[3]。张松如、邵汉明先生赞成李泽厚先生的看法,认为“尽管《老子》的某些论述与兵家的许多观念有某种相通或相似之处,并且对后世兵家理论的发展也确曾产生过一定的影响,但从总体上看,《老子》不能算是一部地道的兵书,《老子》的着眼点在其宇宙观和人生观。老子关于论兵的一些说法,只是“其宇宙观和人生观的直接注脚和说明”[4]。《老子》一书仅八十一章,专谈“兵”的有六章,提及“兵”的有两章,这不能说《老子》一书中就没有反战思想了,它的反战思想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看到。   一、战争与道的对立   老子之“道”是“善利万物而不争”,而老子的“三宝”又以“慈”为首,那么,战争之事是被有道者所反对的。   首先,老子从养生之道的角度,讲了反对战争的理由。老子重自然,贬人为,他希望人们以人力来避免伤害自然的寿命。他说:   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虎兕,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第五十章)   老子认为长寿是善摄生所导致的,而善摄生的秘诀便是不自投死地。老子生逢乱世,他看到人生危机四伏,因此他主张不要靠战争来保护自己,不要以奢侈的生活方式来营养自己,而是要尊重“道”的原则,不妄为,不伤害别人,别人也找不到对他下手的机会,这就可以排除造成人们寿命短促的人为因素。   再次,从处理外交之道的角度来看,提出反对兼并战争。他说:   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蓄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六十一章)   针对当时的兼并战争,老子指出大国争取小国的目标,便是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而小国争取大国的目标,是为了入事大国以求保护。为了避免战争的痛苦,国与国之间要和平相处,大国要谦下,不可以以强大而侵略小国。因为小国安静柔顺,只不过是为了自身的利益。但在当时,老子的这种思想,是想维护当时的割据状态,与历史的发展是背道而驰的。   最后,老子把其反对战争的思想,引申到他的政治观中。他说:   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六十六章)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八十一章)   这里的“不争”,不是战争的争,而是不争“名”,也就是把战争拉到了政治哲学中。他说,人君如不争上,不争前,谦退不争,则人民必不反抗与之相争。圣人也是如此。老子主张谦下隐退,表面上是一种消极出世的哲学,事实上,他所主张的谦下隐退,是一种以退为进的迂回手段,是“以柔弱胜刚强”这一自然法则的体现。   老子言道遵道,万物才能和谐,战争正好违背了老子所说的道,这必然会让他反对战争,从他的战争观中也可以看到。   二、战争观   1.反对不义之战——“不以兵强天下”   老子对待战争的首要态度是恶杀,即反对战争。他说: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