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纳教育视野下新市民子女教育理念与责任.doc

全纳教育视野下新市民子女教育理念与责任.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全纳教育视野下新市民子女教育理念与责任

全纳教育视野下新市民子女教育理念与责任   一、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连续保持了30多年的高速发展,工业化与城镇化的步伐日益加快,使人力资源的配置呈现出集约化、流动性的态势。中央电视台报道:目前全国进城务工人员数量有2.2亿,其中,60%为家庭群体性迁移,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子女随着父母进城学习和生活。新市民及其子女群体性的大量出现是中国社会特别是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普遍的社会现象,这不仅给流入地政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而且给教育尤其是处于基础阶段的、体现公平均衡的义务教育造成了巨大的压力,给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必须认真研究的新课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义务教育是国家依法统一实施的、所有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义务教育是提升国民素质的基础,是实现社会公平的起点,义务教育的性质决定了接受义务教育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因此,研究、探讨新市民子女的教育问题,坚持义务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促进义务教育公平、均衡发展,对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进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新市民子女教育问题的主要表现   《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义务教育法为新市民子女平等地接受义务教育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2006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要求流入地政府要负责进城务工子女的义务教育,充分发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的主渠道作用,切实保障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的权利。各级地方政府认真贯彻实施,通过改扩建、新建等措施,扩大公办学校接纳新市民子女的规模,同时,建立农民工子女教育经费保障制度,强化对农民工子女学校的管理,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与迅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相比,新市民子女的教育问题远未解决,这既有城乡二元体制、户籍管理制度等历史原因,也有财政投入制度、招生考试制度及民办农民工子女学校规范办学等现实原因。   新市民子女教育问题主要表现在:   1.新市民经济收入较低。新市民大多学历层次较低,文化素质普遍不高,从事以体力劳动为主的缺少技术含量的低端产业工作,收入水平偏低,工作不稳定,生存环境较差,生活成本相对较高,缺乏劳动保障,生活压力大,社会关系相对薄弱,其子女大多数只能无奈地选择民工子弟学校就读。   2.公办学校学位有限。2010年《锡山年鉴》显示:无锡市锡山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学生总数为52102人,其中包含新市民子女17593人,他们就读于全区28所公办中小学以及2所民工子弟学校。截止2011年2月,笔者所在的港下片区小学阶段学生总数为3868人,其中,本地学生1842人,新市民子女2026人,新市民子女的数量已经超过了本地学生,但他们在公办学校就读的仅为696人,在民工子弟学校就读的有1330人。因此,按照目前的经费投入、教育设施设备及师资条件,港下片区及锡山区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学位是无法满足新市民子女教育实际需求的。   3.政府教育投入不足。2005年,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仅达到2.82%,即使是北京市2005年也只有3.11%。“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在世界上的排名是比较低的,甚至不如许多发展中国家。加大教育投入,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就有了经济上的保证。”[1]   4.民工子女学校办学不规范。无证民办民工子女学校依然存在,即便是已获批准的民工子女学校,与公办学校相比,大部分硬件设施陈旧落后,内部管理不够规范,教师学历水平普遍不高,收入偏低缺乏保障,队伍流动性大,教育的整体质量不高。   5.社区及公办学校对新市民子女的偏见。由于新市民本身文化素质低,经济收入不高,是处于社会边缘的弱势群体,同时,由于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加之新市民子女中不少人学习基础薄弱,流动性强,因此,新市民子女的学习成绩、行为习惯大多较差,在社区及公办学校,对新市民及其子女心存偏见甚至歧视的现象依然比较普遍。   新市民子女的教育问题实际上是社会问题在教育领域中的反映,其核心是要解决入学、升学机会保障以及与城市的融合问题。笔者认为,解决新市民子女教育问题要坚持全纳教育的思想与视野,即以落实政府责任为重点,完善相应的政策制度及配套措施,以学校教育为依托,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家庭环境和社区教育环境,积极构建全纳教育的课程体系。   三、完善政策及配套措施   我国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使人口流动加剧,“基础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人口流动挑战,需要进一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