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远离网瘾课件
呼唤贾君鹏是网瘾在作祟吗 李广智 心理咨询师上海市国家职业资格考评员 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医卫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009.11.23 “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 2009年7月16日,百度“魔兽世界”贴吧出现了这样一个帖子,这篇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的帖子在3天时间里引来31万回帖。这句生活语言,道出了沉迷游戏中少年被呼喊的人生常态。 网络世界的蝴蝶效应 蝴蝶效应是气象学家洛伦兹1963年提出来的。 呼唤贾君鹏解析二 另一种分析认为,“呼唤贾君鹏”是呼唤魔兽世界的代名词,其本质上反映了部分网友依赖网络、依赖网游的网瘾存在。贾君鹏可能是一个沉迷网络的小孩,他的朋友知道能在这里找到他,所以在这里呼唤他回家。“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这句典型的生活形态语言,是大家和焦急的妈妈一起在呼唤沉迷于网络游戏中的孩子回归现实和社会。 网络性心理障碍(网络成瘾)的类型 1. 网络游戏成瘾 案例: 就读于某高校的小肖以前一直是个优秀学生,刚进大学时,看到身边的同学玩游戏,他也跟着买了一台电脑,开始通宵达旦地玩游戏.从此以后,他就经常上课迟到,甚至旷课,成绩也从班级前十名跌到了三十几名.短短一年时间,就有三门必修课不及格. “有时候玩到凌晨四五点,第二天早上就起不了床.其实我也想早点休息的,但是一玩起来就把什么都忘了.”小肖显得很无奈. 网络游戏成瘾 根据心理学测试统计结果,所有服食毒品的人都存在程度不同的心理障碍,如焦虑、忧郁等等。而迷恋网络游戏的人经过测试后,其结果也无一例外地提示具有心理障碍问题。 网络游戏往往都含有血腥、恐怖、枪战、搏杀、色情等内容,很容易使沉迷其中的人产生性 格孤僻、不合群的心理缺陷,轻者 染上网络成瘾症,重者甚至走上犯罪。 心理学专家指出,沉溺 于网络游戏难以自拔,其危害等同 于毒品成瘾。 网络游戏成瘾 案例: 2003年2月27日,武汉某大学计算机学院21岁的大一学生唐某上午课程结束后,顾不上吃午饭,便和同学直奔校门外的一家网吧打游戏。连续上网5小时后,突感头疼,口吐白沫, 继而昏迷,最终导致“脑死亡” 而离开人世。 缺乏睡眠会导致食欲下降、身体 免疫下降、情感冷漠、心理活动 异常、感知、记忆、思维、语言 等各种反应能力显著下降等。 网络游戏成瘾高三学生将校长刺成重伤后自残 2009年9月1日是开学第一天,但这天萍乡中学传出一件奇案,内容大致是:一名钟姓副校长在自己办公室内被本校一名刘姓男生刺成重伤。 在医院,记者见到男生家属和校方人员。双方对事发原因都疑惑不解。男生的母亲邓女士告诉记者,儿子从小性格内向又急躁,读高中时学习成绩还好,在家也很听话。1日吃过早饭后,儿子就去学校报到,但不知为何会发生这种事。不过几天前,儿子曾对她提过不想在学校住宿一事。校方有关人员说,小刘性格很孤僻,有许多网络游戏书籍,玩网络游戏有些成瘾。 网络性心理障碍(网络成瘾)的类型 3. 网络交际成瘾 网络交际成瘾:是上网者沉溺于凭借各种聊天软件以及网站的聊天室进行的人际交流,过分迷恋网络人际关系,并用这些关系取代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流。 2.网络交际成瘾 网恋一般很容易上瘾,而一旦上瘾就会沉湎于网上不能自拔,把网上爱情视为生活的唯一追求: 影响学习:不休息网恋,逃课网恋; 减少与人交流,不参加集体活动,性格变得孤僻,甚至人格分裂; 网恋失意,出现精神崩溃; 网恋的欺骗性造成沉重打击,甚至断送前程; 网络交际成瘾 调查表明,大学生网恋存在两种情况: 大多具有一个共同特点:抛弃“恋爱是为了缔结婚姻”,把网恋视为一种网络游戏、在网上进行网络情感交流的一种方式。 另外,在大学生中确有一些通过交流学习心得、人生看法,逐渐情投意合而网恋的。 网恋案例: 北京《青年报》报道了这样一件事情:小朋是北京某市属大学学生,20岁,是个超级网虫,每天都要在网上泡10个多小时。他和一个17岁的女孩在网上认识半年后,两人很快就发生了“网恋”,并在某网站进行了“结婚”注册,在网上建立了自己的“家庭”——一个共同的网页。 他们这个网上的“家”真的太像家了,这个用文字和图片堆砌的家不但有象模象样的家具和房间布置,而且有每日三餐的菜谱,甚至还有他们虚拟的“夫妻生活”描述!当小朋和那个女孩“结婚”不到3个星期时,网站通知他,他的“爱人”怀孕了,小朋大喜,每天抱书痛读孕产妇注意事项。 6个星期后网站通知他,说他们已经拥有一个可爱的小宝宝,小朋更是兴奋得睡不着觉。15个星期后,网站又告知小朋,他的“妻子”、“儿子”均病重,小朋于是整天愁眉苦脸,无精打采。直到第18个星期,网站宣布:因医治无效,他的妻儿双双“去世”,他的婚姻宣告结束!此时的小朋沉浸在痛苦之中,因为太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