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颤诊治课件.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震颤诊治课件

震颤诊治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院神经内科 孙西庆 内容分二部分 一、震颤的鉴别诊断 二、张仲景如何治疗震颤 分 类 (一)静止性震颤 (二)动作性震颤 1意向性震颤 2姿势性震颤 (三)混合性震颤 (一)静止性震颤 肢体静止时出现 睡眠时消失,运动时减轻或消失 震颤节律为4~6次/秒,有节律 主要见于 1.帕金森病 2.老年性震颤 3.肝豆状核变性 1.帕金森病 震 颤 麻 痹 静止性震颤常幅度较小,有节律(4~6次/秒)。 震颤顺序:先在一侧上肢,其次同侧下肢,再次另一侧上肢及到下肢 下颌、口唇、舌和头部均最后受累。 上肢震颤常比下肢重。 “搓丸样动作” 早期震颤仅于肢体的静止状态下出现,随意运动时减轻或消失,睡眠时完全停止。 情绪激动时加重 进展期,静止或运动时均出现震颤,往往上午重,清晨轻,睡眠时消失。 伴肌强直 A铅管样 B齿轮样 运动减少 姿势步态异常:屈曲体姿 诊断 1中老年发病 2四项主征: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姿势步态异常,至少两项,前两项至少一,症状不对称 3左旋多巴治疗有效 4无眼外肌麻痹、小脑体征、直立性低血压、锥体系损害和肌萎缩 2.老年性震颤 发生于老年人 震颤常见于静止时,震颤细而快 震颤以头、下颌与唇部多见,呈点头状或左右侧向震颤。 无肌张力增强及运动减少。 3.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 铜代谢障碍致脑基底节变性和肝功能损害 震颤可静止性或姿势性,不像帕金森规律性 锥体外系异常:极为严重的情况下肌张力增高与不随意运动合并出现,呈一种复杂的异常运动。 上肢扭转动作与快速无目的动作相间,下肢呈跳跃式不规则步态 后期持久性全身扭转痉挛姿态 伴锥体外系症状 角膜Kayser—Flelscher环 血清铜蓝蛋白显著降低,尿铜增高 肝病体征 阳性家族史 CT或MRI:双侧豆状核区对称性改变 (二)意向性震颤 出现于随意运动时 在肢体运动时或开始运动时出现。 快接近目标时为更明显。 震颤特点:与静止性震颤相比,无节律、振幅大、受情绪影响而增强。 主要见于 A:小脑及其传出通路的病变,如小脑肿瘤、血管性病变、多发性硬化、弥漫性轴周性脑炎、播散性脑脊髓炎等。 B:药物中毒:酒精、镇静剂、抗癫癎药 C:Wilson病 1.小脑疾患: 震颤特点: 小脑病变时主要为意向震颤 系齿状核或发自齿状核通路病变所致 静止时不出现震颤,运动时震颤速度不快,但振幅粗大,不规则。 如作鼻试验或举杯时,震颤大为明显。伴有运动障碍。 小脑损害的症状 共济失调、平衡障碍、构音障碍 小脑蚓部:躯干共济失调,表现站立不稳,步幅加宽,左右摇摆,步态蹒跚。上蚓:向前倾倒;下蚓:向后倾倒 小脑半球:同侧肢体共济失调,指鼻试验及跟膝胫试验不稳准,辨距不良,意向性震颤 言语障碍:构音不清,爆发性语言 眼运动障碍:共济失调性眼球震颤 肌张力降低 2.多发性硬化 以CNS白质脱髓鞘为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常累部位脑室周围白质、视神经、脊髓、脑干、小脑。 震颤特点: 以小脑性意向性震颤为多,常为意向性震颤和姿势性震颤合并出现 患者在静止时不出现震颤,而当坐位或立位时头现躯干前后摇动,振幅开始小,以后逐渐增大 多发性硬化的临床表现 肢体无力:无力、偏瘫、截瘫、四肢瘫 感觉异常:浅、深感觉障碍,Lhermitte sign, 眼部症状:视力下降,眼肌麻痹,复视,眼震 共济失调:共济失调及charcot三主征 发作性症状:时间短特殊因素诱发运感异常 精神症状:抑郁、易怒、欣快、淡漠 其他:膀胱功能及性功能障碍,伴风湿病、类风湿综合征,干燥综合症、重症肌无力 (三)姿势性震颤(postural trema) 为身体受累部分主动的保持某种姿时出现的震颤。即在静止状态下不出现,只有当患者身体处于某种姿势的情况下才出现震颤。 常见病症: 1.特发性震颤 2.扑翼震颤 3.中毒和感染性震颤 1特发性震颤 起病早,病程良性,属显性遗传病 常有震颤家族史。 姿势性震颤为本病唯一症状。常见于手部,影响精细动作、书写和用匙筷进食。 其次为头部,为细小的点头或摇头动作。患者平举上肢时,可见双侧指部和腕部的震颤,振幅不定,精神紧张时加剧。 无肌强直及运动减少, 无肌张力低下、共济失调、眼震和醉汉步态等症状易与震颤麻痹和小脑疾患相鉴别。 少数或可演变成震颤麻痹。 饮酒后消失、心得安治疗有效。 2.扑翼震颤: 主要特点产姿势性震颤。 静止与睡眠时消失,精神兴奋时增强。 当患者两上肢前伸,和腕部伸直维持一定姿位时,腕关节突然屈曲,而后腕关节可迅速伸直至原来的位置,这样反复的腕关节屈曲及伸直,状如扑翼。 震颤以不规则、无节律、振幅经常有变化为特征。 主要见于全身性代谢疾病 如肝昏迷、尿毒症、慢性肺功能不

文档评论(0)

a888118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