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糖尿病基础知识5循证医学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糖尿病基础知识5循证医学课件

循证医学 (Evidence-based Medicine) 循证医学的内涵 在临床医疗实践中,对患者诊断、治疗的决策及预后的判断 应建立在最新的科学依据的基础上 要求临床医生的专业技能与现代医学的最佳成就 (证据) 相结合,以此指导临床诊疗实践 医疗的决策必须与患者的期望和需求相结合,以保证患者的良好依从性,达到循证医学的最佳效果 循证医学兴起的背景 现代临床流行病学的发展及应用 临床医学研究方法的逐渐完善,随机对照试验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CT)的普遍采用 疾病谱的变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重要性日见突出 在病因、诊断、治疗、预防上的一系列重要的、未肯定的、有争议的问题有待循证医学的研究作出结论 20世纪中期以后疾病谱的变化 急性传染性疾病的流行受到遏制 非传染性慢性疾病的危害被普遍重视 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发病率迅速增加 生活水平、生活方式的改变 治疗上述疾病药物的研制蓬勃发展 判断治疗效果的依据 替代指标:临床症状或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变化 (1) 降血压药:降血压效果 (2) 降血糖药:降血糖效果 (3) 调脂药:血脂改善程度 (4) 骨质疏松药:骨密度(椎体、股骨颈)变化 终点(结局)疗效:严重的器官损伤或死亡 (1) 降血压药:卒中发生率、死亡率 (2) 降血糖药:糖尿病并发症(大血管、微血管病变)发生率、死亡率 (3) 调脂药: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死亡率 (4) 治骨质疏松药:骨折发生率(相关并发症、死亡) 糖尿病领域重要循证研究 诊断标准(多个人群的流行病研究) 空腹/餐后血糖与并发症的关系(DECODE) 控制血糖能否降低并发症(DCCT,UKPDS, Kumamoto) 多因素干预研究(Steno-2) IGT干预研究(DPP,Stop-NIDDM,大庆研究) 其他:降压、降脂、糖尿病肾病二级预防等等 糖尿病诊断标准的确立 早年糖尿病诊断依靠典型的临床症状(多尿、多饮、多食、消瘦)及并发症的表现,已达疾病晚期 发展了口服糖耐量试验后(OGTT),各家对糖尿病诊断标准不一 20世纪60~70年代进行的前瞻性观察性研究得出了糖尿病特征性微血管病变:视网膜病变与OGTT 2小时血糖水平之间的关系,据此美国NIH糖尿病资料组(NDDG) 提出了糖尿病诊断标准,次年WHO专家组会议作了一些修改后作为WHO文件公布 WHO 1980年诊断标准 空腹血糖 140 mg 糖尿病 2h 血糖 200 mg 糖尿病 140~199 mg IGT 140 mg NGT 1997年ADA修改糖尿病诊断标准的依据 空腹血糖由140 mg/dl 改为126 mg/dl OGTTT (75克) 2 小时血糖200 mg/dl 相对于空腹水平 120,121,123,126 mg/dl (多项流行病学研究依据)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病率急剧上升的 空腹血糖水平介于120~130 mg/dl Pima Indians ADA 1997 WHO 1999 诊断标准 空腹血糖 126 mg 糖尿病 110~125 mg IFG 110 mg 正常 2h血糖 200 mg 糖尿病 140~199 mg IGT 140 mg NGT ADA 2003建议 空腹血糖从126mg/dl(7.0mmol/l)降低到100mg/dl(5.6mmol/l) 空腹/餐后血糖与并发症关系的研究 DECODE: 死亡率随访 位于欧洲的13 个中心 25,364 名受试者 入选时不了解葡萄糖耐量情况 1,275 名患者入选前已被诊断为糖尿病 最长随访时间为20年(平均7.3 年) 13 个研究为男性患者(132,785 个患者年) and 6 个研究为女性患者(48,900 个患者年) 是关于高血糖的规模最大的前瞻性研究 DECODE:非糖尿病人各种原因导致的 死亡危险与餐后2小时血糖的关系 全天有12小时处于餐后状态 在A1C8.4以下时餐后更重要 意义:精细降糖 对于血糖很高的患者应该先以降低空腹血糖为首要目标,补充NPH(监测相对简单,降低A1C效果显著) 对于A1C在8.4以下的患者或病程早期的患者更应关注餐后血糖(诺和锐、诺和龙) 1型糖尿病强化血糖控制研究 DCCT:研究设计 强化治疗组 (n = 711): 目的:无症状,餐前血糖 3.9-6.7 mmol/L,餐后血糖 10 mmol/L ,临晨3点血糖 4.0 mmol/l,HbA1c 6.5% 每天注射? 3次,或胰岛素泵 每天血糖检测? 4 全面教育 经常进行饮食指导 每月随访1次 常规治疗组 (n = 730): 目的:避免出

文档评论(0)

gz2018g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