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朱陆之辩哲学实质
论朱陆之辩哲学实质
摘要:朱陆之间的学术争论是一个绵延八百年之久的大公案。朱熹作为集理学之大成者,陆九渊又是心学体系的开创者,他们为同一时代的两大学者。缘起鹅湖会,朱陆之间在易简与支离,道问学与尊德性,太极与无极,儒学与异端等方面进行了长久的学术纷争。正是这次学术纷争构成了南宋以来元、明、清几代哲学的一条发展主线,朱陆两派又在相互批判与借鉴中彼此吸取有利的因素创新发展,并且对当时的中国古代学术的繁荣以及维护封建伦理道德和封建统治秩序都有其推动作用和政治意义,所以把握这条主线对方便我们解读清代前期的理学以及比较朱陆二人思想的发展都有启示作用。
关键词:朱熹 陆九渊 无极与太极 道统
一、鹅湖之辨,朱陆之争的开篇
淳熙二年(1175年)六月,“伯恭(吕祖谦)盖虑陆与朱议论犹有异同,欲会归于一,而定其以适从,其意甚善”。实际上就是为了调和朱熹“理学”和陆九渊“心学”之间的理论分歧,使两人的哲学观点“会归于一”,于是出面邀请陆九龄、陆九渊兄弟前来与朱熹见面。六月初,陆氏兄弟应约来到鹅湖寺,双方就各自的哲学观点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这就是著名的“鹅湖之会”。
会议辩论的中心议题是“教人之法”。关于这一点,陆九渊门人朱亨道有一段较为详细的记载:“鹅湖讲道,诚当今盛事。伯恭盖虑朱、陆议论犹有异同,欲会归于一,而定所适从。……论及教人,元晦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1]在会上,陆九渊之兄陆九龄首先向朱熹发难:“孩提知爱长知钦,古圣相传只此心。大抵有基方筑室,未闻无址忽成岑。留情传注翻蓁塞,着意精微转陆沉。珍重友朋相切琢,须知至乐在于今。”[2] 陆九龄表明了为学首先应该确立“心”本体,以心为一切道德价值根源的观点,这样才能由“明心”扩展到读书问学。实际上就是抨击朱熹在为学方面没有追求“本心”。在这个问题上朱熹提倡“格物致知”,认为格物就是穷尽事物之理,致知就是推致其知以至其极。并认为,“致知格物只是一事”,是认识的两个方面。主张多读书,多观察事物,根据经验,加以分析、综合与归纳,然后得出结论,通过这种“格物”的工夫就事物加以研究才能达到对“心”对天地万物之理才能无不了然。二陆却认为只顾在经典中钻研而不去追求本心,无疑是只注重结果而忽视了本体。首先确立“心”本体,以心为一切道德价值根源的观点,主张由“明心”而扩展到读书问学的。二陆把“心”当作人生代代相传、永不磨灭的道德本体,认为千古圣人只是以心相传,不用传之文字。朱熹对此的回应是:“子寿早已上子静船了也。”陆九渊回复道:“墟墓兴哀宗庙钦,斯人千古不磨心。涓流滴到沧溟水,拳石崇成泰华岑。简易工夫终久大,支离事业竟浮沉。”[2]陆九渊讽刺朱熹的“治学”是“支离”、定会“浮沉”,朱熹自然非常反感,使各方都感到很尴尬,气氛也十分不融洽,辩论几天后即不欢而散。鹅湖之辨是朱陆二人思想的第一次正面交锋,之后朱陆在学术上提出质疑并相互借鉴。
二、无极太极之辨
朱熹和陆九渊关于无极、太极的问题是从周敦颐的《太极图说》引起的。陆九渊之兄梭山曾写信给朱子说:“《太极图说》与《通书》不类,疑非周子所为;不然,则是其学未成时所作;不然,则或是传他人之文,后人不辨也。”[3]其后陆九渊接过此问题,淳熙十四年(1187年)他主动提出再辩,争辩继而转到了陆九渊与朱熹之间,陆九渊认为朱熹不应当“以无极字加于太极之上”。他说《易大专》曰:易有太极。圣人言有,今乃言无,何也?”他还说太极图来源出于老子,坚持“无极”是道家,“极”字只能训作“中”,不可训作“形”,他还继续坚持其兄《太极图书》与《通书》不类的观点。陆九渊这样说其实是非常没有说服力的,太极图虽然出自道家,但是太极图说的思想是儒家式的思想,而且譬如《太极图说》中的“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与《通书》中“静无而动有”是相呼应的。对于二程没有提过“无极”二字,朱熹用“若于此有以灼然实见太极之真体,则知不言者不为少,而言之者不为多矣,何至若此之纷纷哉?”来回应。且“极”字也不一定只训作“中”字。
关于形上与形下方面,朱熹认为,阴阳是形而下的,理才是形而上的;陆九渊则认为阴阳就是形而上的。朱熹说:“周子所以谓之无极,正以其无方所无形状,以为在无物之前而未尝不立于有物之后,以为在阴阳之外而未尝不行乎阴阳之中,以为通贯全体无处不在,则又初无声臭影响之可言也。”[4]《答陆子静》他指责陆九渊不懂“道器”的区别,“直以阴阳为形而上者,则又昧于道器之分矣”。但是陆九渊不赞成朱熹认为世界“形上”“形下”两个世界的观点,他们这一分歧的实质是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分歧的一个方面。
三、朱陆道统之争
道统之争是儒学内部之争,朱陆为争夺儒家道统,互相攻击对方为异端。鹅湖之会后,二人不断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新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 世界的居民与文化》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2课标].pdf
- 2025年最新)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 .pdf VIP
- 2025年中国前制动器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 2023年铜仁市招聘工会社会工作者考试真题.docx VIP
- GB51158-2015 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docx VIP
- (高清版)DG∕TJ 08-9-2023 建筑抗震设计标准.docx VIP
- 食堂承包服务重大活动、突发事件的保障措施.docx VIP
- 钣金折弯工艺守则.doc VIP
- 《糖尿病诊疗规范》课件.ppt VIP
- 洪武正韵.16卷.明乐韶凤等奉敕撰.明嘉靖40年刘以节刊.1561年.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