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宙乡情里“精神家传”.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邓小宙乡情里“精神家传”

邓小宙乡情里“精神家传”   生于香港,长在国外,28岁前从未回过故乡的邓小宙,1984年第一次回老家贵州安顺时,陌生中感到几分亲切。“对这里,我有着很浓的乡情。”他说。   对贵州省政协常委、香港邓氏控股有限公司主席、香港贵州联谊会会长邓小宙来说,这种浓得化不开的乡情,来自血脉中的家族传承。   三代人的“精神家传”   1月27日,初冬的下午,阳光和煦。邓小宙站在安顺市一中“羲之图书楼”前,面对父亲当年捐建的“邓廷琮·张友杰图书馆”,百感交集。   中午,邓小宙刚去祖坟上拜祭了爷爷和父亲。这样的拜祭,是他每年必须进行的一种“仪式”,不仅是为了纪念,更是为了告诉天上的亲人,自己一定会将家族的教育慈善事业延续下去。   慈善,正是先辈们留给邓小宙的最重要的“精神家传”。   邓小宙的爷爷邓羲之,是清末民初安顺富甲一方的知名士绅。他看重???教,乐善好施,曾大力资助并参与编纂《续修安顺府志》;作为安顺救济院院长,他收养了很多孤儿并教他们谋生的技艺;他创办了老家大用镇最早的新式初、高两级学堂以及普定县建国中学,并为安顺县立中学(今安顺市一中)捐建“羲之图书楼”。   邓小宙的父亲邓廷琮,早年因战乱流落香港,后来靠着勤俭诚实和比别人更能吃苦的精神创办了自己的国际航空货运公司,并被推选为香港航空货运协会会长。   功成名就后,邓廷琮没有忘记家族传统。2000年,他出资500万港币在香港注册成立邓廷琮教育基金会,每年资助100名黔籍贫困大学生。   “2001年,父亲回到阔别53年的家乡,看到安顺教育相对落后,便捐建了四所希望小学;他还捐资250万元为母校安顺市一中重建‘羲之图书楼’,并每年为学校30名贫困高中生提供助学金。”在父亲的带动下,邓小宙和哥哥邓小宇也先后在老家大用镇捐建了两所希望小学。   “父亲一直认为教育对国家很重要,是立国之本!”邓小宙说。   2008年,邓廷琮去世后,悲痛万分的邓小宙在整理父亲的电脑资料时,发现父亲在生命最后两年写下的文章《没有虚度的一生》以及很多受资助学生寄来的照片和信。“每一个学生背后,都有一个悲哀的故事。有的学生来自单亲家庭,有的是孤儿,他们说自己在最绝望无助时遇上基金会,才有机会继续念书,改变一生。更有一些学生说自己已经工作了,虽然工资不高,但希望每个月捐一点钱给基金会,以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贫困学生,就像基金会当年帮助他们一样!”   这一切,都让邓小宙更加理解了父亲为何乐于伸出双手,帮助别人。此后,他接过父亲的接力棒,出任邓廷琮教育基金会主席。   担心自己“继承了父亲的遗志和工作,却继承不了他对基金会的那份感情和热爱”,邓小宙倾尽全力推动基金会发展。在他的呼吁和募集下,目前基金会的基金已增至1500万港元,资助对象也从安顺扩展到贵阳、铜仁、毕节、黔东南等地。   “在专业上,我们更倾向于资助师范和外语专业的学生。因为教师能为贵州培养出更多有用之才,而有更多的人懂外语,才有利于贵州与外界的接触。”邓小宙说。   邓小宙还将父亲生前以个人名义资助的高中生,正式纳入基金会的资助范围,并将基金会每年资助的人数从100名增加到140名,资助领域从教育扩展到医疗。“贵州很多地方我都去过,发现越贫穷的地方,医疗条件越差,这也是我们需要持续关注的领域。”   截至目前,基金会已累计捐款1100余万港元,捐建多所学校、图书楼,资助1500余名贫困学生。现在,很多受资助的学生都已毕业,开始走入社会,服务国家。这让邓小宙很欣慰,他感到自己“终于可以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   “父亲一生都在不停地付出,从不问收获,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候。他教会了我怎样拥有一个丰富的、没有虚度的人生,让我明白什么是心灵的快乐。现在,基金会规模越来越大,这让我很开心。”邓小宙说。   打造“在港黔人精神港湾”   2008年,邓小宙被推选为香港贵州联谊会会长。虽然日常工作非常繁忙,但他还是欣然接受了会员们的“任命”。   “作为联谊会的创办者之一,父亲曾连续三届担任联谊会会长,为黔港交流倾注大量心血。”邓小宙说,“如果我拒绝当会长,就像是拒绝了父亲一样。”   上任之初,联谊会的会费只有几万元港币,为了更好地维持会务运作,邓小宙号召理事、监事及副会长们积极捐款。而他自己,则捐出其他人捐款的总和30余万元港币。2010年,连任会长后,他又率先捐出10万元港币作为会费。   这样的慷慨,依然出自家传。   早在联谊会创办之初,邓廷琮便把自己在海景中心大厦办公楼的第8层让出一半,以每年1元港币的租金提供给联谊会办公。后来,邓小宙把联谊会搬到了条件更好的九龙油麻地砵兰街,依然拿出自家办公楼的半层楼,年租金同样只象征性地收取1元港币。   在这“1元港币”中,邓家父子以相同的方式传承着对家乡的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