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专业中文学课地位及其他.docVIP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外语专业中文学课地位及其他

外语专业中文学课地位及其他   摘 要:在实用主义影响下,当下大学外语专业教材中经典文学作品所占比率日渐减少。本文以自20世纪70年代末起至今的德语专业教材为例指出这一走向,倡导摒弃实用主义和技术主义,高扬人文精神和理想主义的外语教育模式,呼吁文学作品回归外语专业的课程。   关键词:外语教育;文学经典;实用主义;理想主义;人文精神   当下大学教育热门话题之一,是倡导通识教育。其背景是随着我国社会的全面转型,商业原则影响不断扩大,我国高等教育工具化倾向日趋严重,引出学生人文素质急剧下降的现实。有学者甚至发出“大学教育的人文危机”[1]的惊呼。隶属高等教育的外语专业,未能幸免。   如所周知,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途径是阅读文学经典。因为,起码就艺术领域而言,文学是唯一能够运用理性,批评任何事物的艺术[2]。而从历史上看,早在民国时期,文学,尤其是经典作品的阅读,在外语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外语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教授西洋经典文学,而且鼓励进行中西文化比较研究。若无此背景,很难想象以后会有诸如钱钟书,季羡林等一批学贯中西的学界英豪脱颖而出。外语原本是一种内涵丰富的文化,但不知从何时起,外语在我们这里成了一种语言工具,与其所包含的文学或文化内涵几近分离。外语教育渐成语言培训。本文拟从整体考察和具体案例两方面着手,分析以上现象,一并提出看法。   先说整体。恰逢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德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撰写“中国德语本科专业调研报告”,带出副产品“德语专业本科培养方案汇编”(2011年1月),显示了中国德语本科教学中文学课程的设置情况。“汇编”收全国53所大学的德语本科培养方案。其中13所大学的方案未将德语文学列入必修课程,占总数的24.5%。剩下38所大学[3],其德语专业必修课(包含基础和专业必修),总计约为3225.5学分,其中德语文学课程约占180.5学分。由此可得以下数字:每个学校专业必修课平均约为84.8学分,其中德语文学课程平均约为4.75学分。文学课程在必修课平均总学分中所占比率仅为5.6%。考虑到24.5%的学校未将文学列入必??,可见文学课程在整个德语教学中不受推重。   “德语”专业,其完整的学科名称应是“德语语言文学”。但以上统计显示,我们的教学重点是语言训练,文学(还可加上德国历史和概况)仅是点缀。   不容否认,包括德语在内的中国外语教学,其最重要的课程是所谓的“综合课”或者“精读课”。这门课的教材,更是我们教学重点的风向标。倘若培养方案中欠缺的文学内容,能在主干教材、即综合教程中得到加强,或许有一定的弥补作用。但事实并非如此,请见以下具体案例。[4]   从历史上看,研读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学经典,曾是我国外语专业学习的重要特点。即使在文化大革命刚结束,我国恢复高考制度的初年中,情况也是如此。尽管那时在包括高等教育在内的许多领域内,极“左”思潮依然盛行。笔者用过并存有上海外国语大德语专业1978级所用整套德语综合教程(油印)。进入21世纪后,又亲历上外德语专业德语综合教程的重编与出版。下面以这两种教材的高年级综合教程为例,考察我们外语教育中文学经典的淡出、功利化倾向加剧的过程。[5]   原上海外国语学院1980年1月和2月印行的《德语》(第五册)分上下册,供三年级上学期用。共451页,8课,计30篇正式课文(上册14篇,下册16篇),其中文学作品14篇(其中上册5篇,下册9篇)。另有阅读课文约20篇(上下册各约10篇),其中文学作品约10篇(上册3篇,下册7篇,包括4首诗歌)。涉及著名作家有以下12人:Heinrich B?ll, Max Frisch, Max von der Grün, Stefan Andres, Erich K?stner, Wilhelm Genazino, Wolfgang von Goethe, Robert Musil, Heinrich Spoerl, Bernhard Kellermann, Martin Walser, Jakov Lind。   原上海外国语学院1980年9月和10月印行的《德语》(第六册)也分上下册,供三年级下学期用。上册235页,下册119页。共分7课(上册4课,下册3课),课文21篇(每课3篇),其中文学作品16篇。另有阅读课文16篇,其中文学作品约12篇。涉及著名作家17人:Christoph Meckel, Kurt Kusenberg, Siegfried Lenz, Ernst Kreuder, Bertolt Brecht, Friedrich Schiller, Erich K?stner,Heinrich B?ll, Kurt Tucholsky,Heinrich Mann, Peter Bich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