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武夷茶的诗词欣赏8
茶叶知识
武夷茶的诗词欣赏
0128 10:45:49
和钱安道惠寄建茶
【宋】苏轼
我官于南今几时,尝尽溪茶与山茗。
胸中似记故人面,口不能言心自省。
森然可学不可慢,骨清肉腻和且正。
雪花雨脚何足道,啜过始知真味永。
记龙团
【宋】苏辙
空花落尽酒倾缸,日上山融雪涨江。
红焙浅瓯新火活,龙团小碾斗睛窗。
答建州沈屯田寄新茶
【宋】梅尧臣
春芽碾白膏,夜火焙紫饼。
价与黄金齐,包开青箬整。
碾为玉色尘,远汲芦底井。
一啜同醉翁,思君聊引领。
咏茶
【宋】丁谓
建水正寒清,茶民已夙兴。
萌芽生社雨,采掇带春水。
More: 英德茶叶网 More:das2asd
碾细香尘起,烹新玉乳凝。
烦襟时一啜,宁羡酒如渑?
试茶
【宋】蔡襄
兔毫紫瓯新,蟹眼青泉煮。
雪冻作成花,云闭未垂缕。
愿尔池中波,去作人世雨。
澹庵坐上观显上人分茶
【宋】杨万里
分茶何似煎茶好,煎茶不似分茶巧。
蒸水老禅弄泉手,隆兴元春新玉爪。
二者相遭兔瓯面。怪怪奇奇真善幻。
纷如擘絮行太空,影落寒江能万变。
银瓶首下仍尻高,注汤作字势嫖姚。
不须更师屋漏法,只问此瓶当响答。
紫薇仙人乌角巾,唤我起看清风生。
京尘满神思一洗,病眼生花得再明。
汉鼎难调要公理,策勋茗碗非公事。
不如回施与寒儒,归续《茶经》传衲子。
水调歌头·咏茶
【宋】白玉蟾
二月一番雨,昨夜一声雷。
枪旗争展,建溪春色占先魁。
采取枝头雀舌,带露和烟捣碎,炼作紫金堆。
碾破香无限,飞起绿尘埃。
汲新泉,烹活火,试未来;
放下兔毫瓯子,味道舌头回。
唤醒青州从事,战退睡魔百万,梦不到阳台。
两腋清风起,我欲上蓬莱。
茶灶
【宋】朱熹
仙翁遗石灶,宛在水中央;
饮罢方舟去,茶烟袅细香。
兔毫 建水 隆兴 青州从事
茶文化阅读——潮汕茶文化江南六记之家山问茶
关于茶语的一些学问
到禅门吃茶去
上草下木人在中
茶禅之红尘之外有茶香
一道茶情更是一道人生
一杯清茗,十年尘梦
茶道与佛教文化的大兴,差不多是同时。在中国历史上最繁盛的朝代唐代,昌盛的经济、强盛的国力、开放的眼界为各种文化提供了发展的机遇,而佛、茶之道更是在此时得到滋养,并互相融合。茶道借佛教赋予茶事过程严肃庄严的典礼感,这使得之前做为解渴除腻之饮料的茶饮提升了形而上意义的层面。清心寡欲而又博古通今的僧人,也是茶道文化生活发展的最好土壤,从僧院推行开来的茶道得到那时皇家的认可。
关于僧人来说,茶也是必不可少的。寺院里仪规严苛的“吃茶”、“煎点”典礼,也为僧人的日常生活增添了严谨、专注的气息。在贫苦而漫长的修行历程中,茶可以清神思,可以解疲乏,在冷寂的冬夜,一碗幽香暖和的热茶,不仅滋养了禅者的瑟身,关于人心,也是一种慰藉。
总而言之,茶道中,不可不说佛道,茶亦不离佛道。在茶文化的成形、推行过程中,僧人这个群体功不可没。年代长远,大部分茶僧的生平已做传奇说,但其中亦有弥足珍贵的历史痕迹,让我们逐个结识它们。
公元前53年,普通山民吴理真在拾柴时偶尔发现野生茶叶清神解毒的功能,于是在蒙顶山上首辟茶园,种下七株茶树。清代《名山县志》记载,这七株茶树“二千年不枯不长,其茶叶细而长,味甘而清,色黄而碧酌杯中香云蒙覆其上,凝结不散。”《四川通志》卷四十记:“汉时名山县十五里蒙山甘露寺祖师吴理真,修活民之行,种茶蒙顶。”
茶道与佛教文化的大兴,差不多是同时。在中国历史上最繁盛的朝代唐代,昌盛的经济、强盛的国力、开放的眼界为各种文化提供了发展的机遇,而佛、茶之道更是在此时得到滋养,并互相融合。茶道借佛教赋予茶事过程严肃庄严的典礼感,这使得之前做为解渴除腻之饮料的茶饮提升了形而上意义的层面。清心寡欲而又博古通今的僧人,也是茶道文化生活发展的最好土壤,从僧院推行开来的茶道得到那时皇家的认可。
关于僧人来说,茶也是必不可少的。寺院里仪规严苛的“吃茶”、“煎点”典礼,也为僧人的日常生活增添了严谨、专注的气息。在贫苦而漫长的修行历程中,茶可以清神思,可以解疲乏,在冷寂的冬夜,一碗幽香暖和的热茶,不仅滋养了禅者的瑟身,关于人心,也是一种慰藉。
总而言之,茶道中,不可不说佛道,茶亦不离佛道。在茶文化的成形、推行过程中,僧人这个群体功不可没。年代长远,大部分茶僧的生平已做传奇说,但其中亦有弥足珍贵的历史痕迹,让我们逐个结识它们。
公元前53年,普通山民吴理真在拾柴时偶尔发现野生茶叶清神解毒的功能,于是在蒙顶山上首辟茶园,种下七株茶树。清代《名山县志》记载,这七株茶树“二千年不枯不长,其茶叶细而长,味甘而清,色黄而碧酌杯中香云蒙覆其上,凝结不散。”《四川通志》卷四十记:“汉时名山县十五里蒙山甘露寺祖师吴理真,修活民之行,种茶蒙顶。”
茶道与佛教文化的大兴,差不多是同时。在中国历史上最繁盛的朝代唐代,昌盛的经济、强盛的国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医疗废物、废水处置知识培训测试题附答案.docx VIP
- 陕西省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则2009(附录A).pdf VIP
- 城市轨道交通站务管理(化工社版):任务5.1.ppt VIP
- 虚拟主播在直播电商中的产品试吃效果与消费者评价分析.docx
- (最新)25年秋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厘米和米单元教学计划.docx
- 《国际公法学(第三版)》 课件全套 第0--19章 绪论、 国际法的性质与发展---国际人道法.pptx
- 医疗废物知识培训测试卷附答案.docx VIP
- 城市轨道交通站务管理(化工社版):任务4.ppt VIP
- IATF16949质量体系审核检查表2019.doc VIP
- 城市轨道交通站务管理(化工社版):任务4.2.ppt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