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土尔扈特部西迁与东归及在历史教学中意义.docVIP

浅议土尔扈特部西迁与东归及在历史教学中意义.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议土尔扈特部西迁与东归及在历史教学中意义

浅议土尔扈特部西迁与东归及在历史教学中意义   【摘要】蒙古族土尔扈特部落的东归是清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同时在世界民族迁徙史上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土尔扈特部落东归体现出了中华民族强大的认同感和凝聚力,能在历史教学中激发出学生的爱国主义激情。   【关键词】土尔扈特部;西迁;东归;教学意义   一、土尔扈特部的渊源   土尔扈特部落是蒙古族的一部分,自古生息在贝加尔湖一带。史载土尔扈特部落的先祖就是蒙古民族初期的著名部落首领王罕,亦称翁罕,据波斯历史学家拉施特《史集》载:“王罕所率领的是克列特部”。“克列特”一词,蒙古语有“包围”、“警卫”的意思,因为王罕家族中的克列特人确曾充任过成吉思汗的护卫。而土尔扈特方言中“护卫军”亦称土尔扈特,因此克列特便称为土尔扈特。“克列特”原是土尔扈特部落的一个姓氏,王罕的姓就为“克列特”,以后发展成为一个氏族。   公元1203年王罕被铁木真击溃,克列特部遂被吞并。至明末蒙古族分裂为漠南蒙古、漠北蒙古和漠西蒙古三大支系,土尔扈特部归属漠西蒙古。   二、土尔扈特部西迁原因和过程   综合分析来说,西迁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准格尔部的侵扰和掠夺。同为漠西蒙古的准格尔部随着实力的增长野心不断膨胀,力图成为漠西蒙古族首领。1615年准格尔部与土尔扈特部之间发生冲突,史载“准噶尔酋巴图尔珲台吉者,游牧阿尔泰,恃其强,侮诸卫拉特,和鄂尔勒克恶之,挈走俄罗斯、屯牧额济勒。”二是经济资源紧张,可持续发展空间不足。17世纪随着畜牧业经济的发展,漠西蒙古各部落牲畜增多,人口稠密,牧地有限,造成内部的纷争和相互间争吵、不公平和受欺侮现象时有发生。和鄂尔勒克看到牧场紧张,遂向巴图尔珲台吉禀报:“和布克赛尔地方狭小,我部虽人口不多,却不能耕牧以求生计,难以恢复元气。我们想迁至乌拉引嘎克查墨顿安居,以求丰衣足食”。三是沙皇俄国对其的不断侵扰。1606年,俄国人入侵漠西蒙古辖地巴拉宾地区,并不断派出使团要求漠西蒙古加入俄国国籍,土尔扈特部落的人民纷纷转告和鄂尔勒克,对此漠西蒙古各部落首领联合进行抵抗,但是以失败告终。四是西迁前的调研。1618年首领和鄂尔勒克便派人去伏尔加河下游一带做调查,了解到伏尔加河与厄姆巴河之间有一块宽阔草地,原本是诺盖汗国游牧的地区,由于内讧战乱和自然灾害侵袭,部落衰微之极,“他们离开了伏尔加河中下游的游牧区,迁往亚速夫和希瓦草原使这儿成了一块无主之地,”[5],而俄国当时势力还没有延伸到这块土地,这样土尔扈特部落找到了这块当时还无人控制的人烟稀少水草丰美的牧地。   公元1628年,土尔扈特人在首领和鄂尔勒克带领下开始了西迁,最终他们来到了当时尚未被沙皇俄国占领的伏尔加河下游、里海之滨,建立起游牧民族封建政权土尔扈特汗国。   三、土尔扈特部东归原因与过程   土尔扈特部西迁至伏尔加河下游、里海之滨后,在此地平静的生活了百余年,期间仍保持着和中原政权的交流沟通,清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内阁学士图里琛、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副都统满泰分别奉旨前往伏尔加河流域宣慰土尔扈特部,转达了康熙、雍正对土尔扈特部的问候,史载“衣物服饰,略与中国同;其俄罗斯乃衣服、语言不同之国,难以相比。”,期间可以看出土尔扈特部对故土的思念。随着沙皇俄国势力在伏尔加河流域的不断扩张,土尔扈特部落的生存条件日益恶化,最终坚定了东归的的意愿。促成土尔扈特部东归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土尔扈特汗王的权力受到挑战。土尔扈特部政治体制是汗王决定一切,针对此沙皇俄国采取改组扎尔固,扩大其权限来制约土尔扈特汗王的权力,“汗权遭到削弱,高贵的称号受到藐视”。;二是畜牧业经济发展受到限制。从17世纪开始,沙皇俄国不断向伏尔加河流域迁移大量的哥萨克移民,扩展放牧地域,造成土尔扈特部游牧地的不断缩小,“使卡尔梅克游牧区土地逐渐缩小,打击了那些拥有大量人口和牧群的大封建主利益”[8],从根源上限制了其畜牧业发展,从而达到用经济手段来迫使土尔扈特部臣服的目的,这对于以游牧经济为生存基础的土尔扈特部来讲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冲击;三是加强对土尔扈特部的同化进度。沙皇俄国从入侵和占据伏尔加河流域开始,就对土尔扈特部采取信仰同化、生活习俗转化、将土尔扈特贵族子女送圣彼得堡生活学习等方式加快对土尔扈特部同化进度。然而长期在土尔扈特部族中承袭的中华文化是不可能被磨灭,如此更坚定了土尔扈特人东归的信念。四是军事上的征用致使人口大量减少。18世纪,随着沙俄帝国不断的扩张,所引发的战争越来越多,由此引发的兵员征召也不断的落在了土尔扈特人的身上,致使数万名青壮年劳力死亡,加剧了整个部落消亡的进程。在这样的形势下,土尔扈特部如何决定自己的命运,面临着一个严峻的考验和选择。   清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土尔扈特部在渥巴锡、舍楞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