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那一片牡蛎地.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家乡的那一片牡蛎地

家乡的那一片牡蛎地 陈宏娟 我的家乡在海边,全村祖祖辈辈靠海生活。自打我懂事起,我就发现村里人连小孩都没闲着,他们好像天生就会游泳,夏天去牡蛎地摸鱼捉螃蟹,冬天帮着取牡蛎。家乡的牡蛎在县城里可是远近闻名的,市场上的买主都喜欢家乡的牡蛎,说是别的地方的牡蛎远不及我们家乡的好吃。一到冬天,海边更热闹非凡,那一片牡蛎地总是承载着全村人勤劳致富的希望。 每到冬天,我便和家人围着圆桶里的牡蛎干起活来。牡蛎虽好吃,但是要取出它的肉却是很艰辛,甚至可以说是它的肉里饱含着劳动者的血汗的。这种活儿,一般不是牡蛎主人的人是干不出来的。刚学开启牡蛎那时,我才6岁,还没上小学。我的小手小心翼翼地拿着牡蛎壳,左手摁住它靠在圆桶边上,右手握着小铁器,轻轻地对准它的嘴巴撬下去,铁器就滑进了它的壳里,然后轻轻地用小铁器拨一拨它的壳眼,撬开上面的贝壳,再拨它的下面的韧带(像“壳眼”),完整的牡蛎肉就取出来了。如果技术不好,取出的牡蛎肉就会伤痕累累,甚至会被我的铁器拨得粉身碎骨。熟练的家乡人取出一个牡蛎肉往往只需一两秒钟,像我刚学的就需要一两分钟了,并且还得挑棱角分明,长得“漂亮”的牡蛎来开启。“难看”的牡蛎不是让我推给妈妈就是让我偷偷扔在空牡蛎壳中。有时稍不留神,小铁器刺进自己的左手,鲜血猛地就涌出来,或者小铁器滑了,锋利的贝壳就刺伤了嫩嫩的指头。这时妈妈总让我把牡蛎肉取出来,敷在伤口上。而每当此时,我仿佛也就忘记了疼痛,感觉将那“罪魁祸首”敷在伤口上,比吃掉它扔掉它竟有一种难言的快意!每每一整天下来,大家都腰酸背痛脚麻,每个人的手都伤痕累累。说来也怪,那伤口敷了牡蛎肉后,隔天就不痛了,只是在寒冷的冬天,刚要将温暖的双手再浸在开启牡蛎的冰冷之中,心里总有万分的不舍。等到晚上,妈妈将取出的牡蛎肉一层一层地铺在盆子里,像摆放艺术品一样。而我也总在旁边欣赏,那些饱含我们血汗的牡蛎肉好像一个个美丽的小精灵,它们在水中神不知鬼不觉地微微摆动着柔软的身躯,胖胖的肚子,百褶裙般的皱褶,经过一夜的清水浸泡,第二天早上它们就焕发出更迷人的神采。每当客人来了,爸妈总是马上能做出各色的牡蛎菜肴让客人吃得津津有味。记得县城的表姐带了一群同学,品尝了神奇的牡蛎滋味后,居然对开启牡蛎肉产生了巨大的兴趣。她们笨拙地握着铁器,不一会儿便个个自己戳得花枝乱颤。我相信牡蛎是有灵性的,它们会让不熟悉它们的人找不到取出肉的方法,然而却让吃了它们的人口齿留香、回味无穷。 每当寒风凛冽的清早,哥哥便将牡蛎肉带到县城去卖,妈妈去海边取牡蛎回家来。我还在温暖的被窝里,寂静的乡村就热闹起来了:吆喝上路声、谈笑声、跑步声……撒在去海边或者去县城的乡间小路上。初三那一年,在一个较温暖的清早,我穿上旧鞋,戴上手套,第一次挑着竹篮跟妈妈向海边走去。我很想在沙滩上玩,可妈妈说得快点去牡蛎地,不然涨潮了就上不了岸了。当我深一脚浅一脚跟着妈妈来到了一片更为广阔的泥滩,见到那里到处是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黑色的石头时,不用说,这就是让我又爱又恨又怕的牡蛎地了。黑茫茫的一片泥滩,周围的人都拿着铁器在凹凸不平的牡蛎石上埋头敲打着。妈妈教我怎样敲打后,她也埋头苦干了。我仔细端详着每一块石头,它们嵌满了各式各样的牡蛎,个个像孩子般紧紧地拥抱着石头。大自然真是鬼斧神工,石头上生长“石头肉”。我紧握铁器,对准角度敲下去,可是大部分牡蛎像舍不得与石头分开似的,我一敲,它们就粉身碎骨了。在刺骨的寒风中,我却干得满头大汗,正要站直身子捶捶背,突然脚下一滑,一屁股坐下去,好痛哟!锋利的石头和牡蛎将我的裤子划开了一道大大的口子,鲜血直流。妈妈急得直埋怨不该带我跟着来,这时潮水已经漫过膝盖了,我忍痛跟在妈妈后面,挑着空篮子,好不容易跟妈妈上了岸,才发现全身湿透了,鞋子已掉了,双脚被冻得麻木了。我步履蹒跚地跟在挑着重负的妈妈身后,深深体会到去牡蛎地取牡蛎比在家开启牡蛎肉更艰辛!时不时有家乡人挑着重担超过我,他们那风吹日晒的沧桑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从那以后,我在开启牡蛎肉时,更多怀着敬畏的心情,不再遇到“难看”的牡蛎就偷偷扔掉了。等到开学时,妈妈就将一大叠人民币递给了我们哥妹仨儿去学校注册。每当这时,妈妈就会说多亏了这些牡蛎,你们才有钱去读书,现在才有条件盖新楼……所以,每当寒假来临,我们总是在开启牡蛎肉的日子中渡过,那时特羡慕县城的孩子在欢度春节,别村的孩子天天去县城欢度寒假,我们是围在圆桶边,冰冷的双手开启充满希望的牡蛎肉。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几乎是一到寒假,就祈祷今年的牡蛎不要生长得太多。妈妈总是笑着叹气说:“这娃儿,没有被饿过。”妈妈总爱说他们当时怎样饥寒交迫,虽然等到国家改革开放了,也就是70年代,我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她还得跑远路去山上割草,晚上就在山上过夜,有一天恰逢下大雨,没处可躲雨,妈妈的脚被水浸得肿得像大腿……奶奶经常说

文档评论(0)

cgtk18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