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医防治痤疮.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议中医防治痤疮

浅议中医防治痤疮 痤疮是一种毛囊及皮肤脂腺的慢性炎症表现,好发于颜面、胸背部,可形成黑头、粉刺丘疹脓疱等。多发于青年人。 病因 多因外感风热或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使肺胃积湿生热,蕴于肌表,不得外泄,久则气血瘀滞,肌肤失养。 临床表现 初起较轻,表皮形成丘疹样小结,有半透明脂栓排出;若以脓疱和炎症性丘疹为主,其脓疱多为粟粒至豌豆大小,除较深的损害外,愈后一般不留疤痕;当炎症部位较深时,脓疱可发展成厚壁结节,豌豆至蚕豆大小不等,呈淡红或紫红色,可长期存在,适当治疗后可慢性吸收而痊愈,有的形成瘢痕;若皮疹形成大小不竺的皮脂囊肿,成较大的硬块,化脓或脓肿,其红肿疼痛的炎症反应不明显,病程呈坏性,形成窦道性瘢痕。 分型 肺经风热:颜面潮红,皮疹红热,略有刺痛,或有小脓疱,舌红,苔黄,脉数。 胃肠湿热:皮疹色红,丘疹结节囊肿聚集,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气血瘀滞:皮疹紫暗,病程久而不愈,或同时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等聚集,称为“聚合性痤疮”。 治疗 治疗原则 初起,清泄肺胃之热;日久,活血化瘀兼清胃火。 治疗方法 毫针 主穴:合谷、风池 加减:肺经风热—肺俞、列缺。 胃肠湿热—曲池、丰隆、阴陵泉、三阴交。 气血瘀滞—血海、三阴交、太冲。 大便干结—支沟、大横、照海、三阴交。 局部配穴—颧髎下关迎香四白。 耳针(耳压) 主穴:肺、胃、内分泌。 配穴:神门、脾、胃、大肠、肝。 点刺出血 于背部督脉旁开0.5~1.5寸处,寻找反应点,消毒后用三棱针挑刺。每次3~5个点,挤1~2血滴。隔日1次。 耳背静脉、肺、神门、内分泌、面颊,每次1~2穴。点刺出血1~2滴即可。隔日1次。 自血疗法 取穴:足三里、肺俞。 方法:抽取患者静脉血4~6毫升,每次选一对穴位,每穴注入2~3毫升。每周一次。 注意事项 饮食—少食脂肪、糖类及鱼腥食品,忌辛辣、煎炒之物。 生活有规律,保持充足睡眠。 情绪稳定。 保持面部清洁。 慎用化妆品及护肤霜等。 局部脓头不能挤压(危险三角区、留疤痕)。

文档评论(0)

asd52251365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